强化审计干部队伍建设之思考

02.09.2015  00:14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审计工作。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审计工作进行了新的定位,国务院给审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审计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审计工作步入了崭新时代。

面临新常态,审计机关能否担当历史赋予的使命,能否完成时代交给的重任,对审计干部队伍建设来说,已经提出了严峻考验与挑战。

有鉴于此,本文拟就“强化审计干部队伍建设”问题,谈些个人看法。

一、强化审计干部队伍建设的重大意义和现实需要

(一)重大意义

干部队伍建设是事业发展永恒的主题,是事业兴衰成败的关键所在。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中国共产党是在一个几万万人的大民族中领导伟大革命斗争的党,没有多数才德兼备的领导干部,是不能完成其历史任务的”;邓小平同志曾经讲过这样一句话:“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能不能坚持,经济能不能快一点发展起来,国家能否能长治久安,从一定意义上说关键在人”。当然,这里的人更多的是指我们的干部,是指我们各项工作的领导者、决策者。综观历史,我们党只所以能战胜各种艰难险阻,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正是因为有了一支经受各种考验并不断得到锻炼提高的干部队伍。

审计机关作为一个经济监督部门,是国家的行政监督机关,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国家利益“捍卫者”、经济发展“安全员”、公共资金“守护神”、权力运行“紧箍咒”、深化改革“催化剂”等历史重任,因此,有必要加强审计队伍建设。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审计干部队伍,是推进审计事业发展、履行审计职责、深化审计功能、完成审计任务的首要保障。队伍不强,业务必弱,职责必定难以履行,使命必定难以担当,任务必定难以完成,事业必定受到影响。

(二)现实需要

审计机关成立30多年来,审计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队伍建设也切实得以加强。但应该承认,新常态下,多数审计机关的干部队伍与履职要求很不适应,突出表现:

一是审计力量青黄不接。一些审计机关中老年干部偏多,年轻干部较少,人才储备面临挑战,年龄断层现象明显,难以形成合理梯队,工作后劲严重不足;一些审计机关一线审计人员明显不足,骨干人员年龄偏大,年轻人员能力缺乏,技术力量青黄不接,有的审计专业更是面临无米下炊。

二是队伍结构不尽合理。一些审计机关管理岗位人员较多,一线审计力量严重不足,后勤人员有余,专业人员较少,议事的多,干事的少,动嘴的多,动手的少;一些审计机关财务会计人员偏多,其他专业人才较少,现代审计手段使用有限,传统技术方法仍占主导地位,复合型人才更是稀缺。

三是知识更新相当缓慢。一些审计机关的审计人员交流机会无、培训时机少、自学效果差、能力难优化;一些审计人员从事审计工作多年,因为忙于项目,始终没有机会“充电”;一些审计人员自学不主动,培训不参与,拒绝新知识、抵触新事物,仅仅凭过去的经验和知识应付审计任务。

四是人员数量严重不足。一些审计机关编制数量极少,有的甚至只有3-5人,有的专业编配失衡,超的超,缺的缺,能用的人进不来、想用的人留不住、想放的人出不去;一些审计机关因职数限制,政治待遇难以实现,审计干部一般“原 地踏步”、“从一而终”;一些地方党委政府视审计机关为照顾干部的“蓄水池、调节器、落脚点、退休地”,不顾职业要求,任意安排干部。

五是人少事多矛盾突出。一些审计机关计划内审计项目很多,计划外项目依然不少,有些地方政府什么事都要求审计机关参与或派人参加,甚至连招商引资等都有任务;一些审计机关的审计人员长期工作在一线,从来没有喘息的机会,项目一个接着一个干,任务一项接着一项搞,始终处于“疲于奔命”的超负荷工作状态。

六是职责使命难以担当。审计是一个专业性极强的经济监督部门,不但要求掌握审计业务本身必须具备的审计、财务、会计知识技能,还必须熟悉经济、金融、法律、管理、现代科技、信息、工程、采购及外语等相关知识;而当前一些审计机关各类专业人员配比不佳,复合型人才更是紧缺,实在难以承担新常态下的审计职责。

审计干部队伍的上述现状,客观上制约着审计职责的有效履行和职能的发挥,影响了审计事业健康持续的发展,迫切需要各级党委、政府和审计机关高度重视,认真对待,设法解决。

二、强化审计干部队伍建设的基本要求和路径选择

(一)基本要求

为适应新常态下审计的发展趋势,审计机关必须尽快建立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湛、作风优良、忠诚干净、尽责担当的审计干部队伍。由于审计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经济监督活动,实施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情况、各类人群和各种阻力,也难免会遇到各种威逼利诱和糖衣炮弹的侵袭,实施结束后又必须向相关部门、单位出具审计报告等,因此,对审计干部来说,一般应有如下基本要求:

1、过硬的政治素质。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就是政治上要合格,要靠得住,这是审计干部应当具备的首要素质,具体表现在: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事业,具有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工作使命感,坚定信念,爱岗敬业,勤奋工作,勇于担当。

2、较强的业务能力。较强的业务能力,就是要有一定的智力、知识、技巧和经验等,这是审计工作特殊的职业要求。主要包括:(1)组织协调能力。(2)基础业务能力。(3)职业判断能力。(4)洞察辨析能力。(5)语言沟通能力。(6)文字表达能力。(7)综合分析能力。(8)自我控制能力。(9)计算机辅助审计能力。

3、良好的职业操守。良好的职业操守,就是要有良好的职业精神、职业道德和工作作风。这是确保审计工作效率和效果的重要因素。具体表现在:求真务实、尽职尽责;自我奉献、敢于承担;依法审计、正直坦诚;严于律己,保守秘密。

(二)路径选择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审计机关必须用新的视野来对待审计干部队伍建设,自觉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事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破除培养人才“按部就班”和“一劳永逸”的思维与思想,牢固树立起超前培养、复合培养的新观念,积极采取多种形式,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努拓宽人才培养渠道。

一要争取上级支持,解决瓶颈制约。针对任务越来越繁重、工作压力愈来愈大、人员编制数量受限的现实,审计机关应积极主动向党委、政府及编制、人事部门汇报,尽力争取支持,努力求得理解,以解决审计人才队数量不足的瓶颈制约;各级党委政府要从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审计工作的重要性,切实考虑审计机关的职业特点和工作要求,扩充审计编制,配强审计队伍,稳定审计人员,在思想上、行动上全力支持审计队伍建设。

二要严把进入关口,畅通出口渠道。细化选用条件、设立准入门槛、规范选用程序、强化选用责任,坚持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的用人原则,大力推行“逢进必考”,竞争上岗,轮岗交流,双向选择,挂职锻炼等方式,让“有本事、肯干事、能干事、不出事”的干部脱颖而出,努力做到以岗选人、以岗定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优者使用,劣者淘汰。

三要创新工作方式,积极引进人才。在编制允许的情况下,对审计工作急需的岗位采取面向社会公开招考方式,选调一批专业合适人员,补充新鲜血液;同时,积极采取“委托审计” 、“交叉审计”等方式,努力解决人少事多的矛盾,并通过“创建人才库”和公开招标方式选择一些有资质、信誉好的社会审计机构作为“协审”专家或单位,以便工作急需时引进业务骨干帮助工作或委托审计。

四要健全培养机制,营造良好环境。遵循客观规律,借鉴先进经验,健全人才培养机制,采取“以老带新”、专家指导,结对帮扶,挂职锻炼,课题研究,项目挂帅,科室轮岗等形式,安排经验丰富的老同志帮助指导年轻人员,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在实战中磨练,提升业务能力,增强工作才干,促使他们尽快独挡一面的开展审计工作。

五要关心爱护人才,激发工作热情。关心爱护干部,赋予职责权限,明确职责义务,科学分解任务,层层落实责任,积极帮助他们解决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在工作上帮扶、在生活上体贴,在政治上关心,在人格上尊重,充分体现组织的关爱和温暖,促进广大审计干部提高工作热情,强化担当精神,坚守职业道德,进一步增强献身审计事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六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培训力度。针对年轻干部思维活跃,可塑性强,易于接受新知识、新理念的特点,坚持“以学习为先导,以工作为基础,以创新为核心,以发展为目的”方针,积极采取 “走出去、请进来”等措施,大力开展业务交流、专家讲座、学习观摩等各种形式的交流、培训活动,使年轻同志开阔眼界,拓展视野,学习经验,获取知识。

七要弘扬审计文化,严肃审计纪律。应大力推进以“责任、忠诚、清廉、依法、独立、奉献”为重点的审计文化建设,定期组织审计人员开展体育、文娱、培训、讲座、征文、演讲等各种有益于身心健康的业务学习和经验交流活动,切实加强廉政建设,健全工作制度,强化责任意识,倡导奉献精神,严肃审计纪律,改进工作作风、树立良好形象。

八要狠抓班子建设,注重表率作用。一支卓越的队伍必然要有个卓越的领导核心,领导班子能力如何,决定着审计部门的工作水平,始终是审计干部队伍建设的关键。常言道:“其身正,不令则行”。作为审计机关的领导干部,不仅要成为率先士卒、严于律己、为人表率的“领头雁”,更要成为一个懂行、在行、内行的“指挥员”。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审计干部队伍建设事关审计事业的长远发展,是一项长期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各级党委、政府应高度重视,大力支持审计机关的队伍建设,这既是时代要求,更是历史责任;各级审计机关应大力实施“人才强审”战略,本着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原则,从实践需要出发,积极探索审计干部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创新机制、完善体系,不断提高审计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文明程度,为推动审计事业科学、持续、协调、和谐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和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