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大学生蒙城乡村支教深受师生欢迎
蒙城县移村中心校和王集中学的学生们没有想到,在暑假期间会有“洋老师”来给他们讲课,而且讲的内容和平时学的也不太一样。据了解,这些“洋老师”是来自国外的名校大学生,他们在蒙城进行为期两周的支教活动。
“洋老师”支教到乡村
7月20日,在蒙城县移村中心学校的教室里,一名金发碧眼的老师正在介绍着美国的历任总统,台下三十多名孩子听得津津有味。这位老师是来自美国哈佛大学政府专业的大三学生约拿·萨尔茨曼。在移村中心学校,他将支教两周,给当地的孩子们介绍美国文化,教孩子们唱哈佛校歌。
在蒙城县,有两个学校有这样的“洋老师”来支教。在移村中心学校5公里外的王集中学,来自美国戈切尔大学国际关系与政治学的大一学生奥利维亚·西格尔,在教七年级孩子们英语。她那纯正的英语发音,活泼不拘的笑声,都深深吸引和感染着乡村的孩子们。而她讲述的一个个英语小故事,展示的精美的多媒体画面,随口哼出的英文歌曲,都激发着孩子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名校高才生和农村娃交朋友
据了解,这两位洋老师是中外大学师生来蒙城暑期支教队队员。这支支教队伍一行10人,是清华大学、香港曾宪备慈善基金会组织的36支赴全国支教的队伍之一,应蒙城县委党校邀请,来到蒙城移村中心学校和王集中学支教。支教队员分别来自清华大学、香港理工大学、澳门大学、美国哈佛大学、美国戈切尔大学等著名高校。
在两星期时间里,除了给两个学校的孩子们讲授英语和各地的文化以及航空知识等课程,支教队员还将开展到敬老院做义工、植纪念树等一系列活动。
虽然“洋老师”只会一点点汉语,但在其他队员的帮助下,他们和孩子们沟通还算顺畅。课堂上,孩子们比较害羞,听得很认真,但主动回答问题的很少。“洋老师”就拿书签、巧克力等小礼品奖励孩子们,孩子们活泼的天性很快被调动起来。
“这些农村孩子的认真、善良、乐观感染着我,给我带来很多快乐,我也希望这次支教让孩子们认识到主动思考、交流对学习、成长的重要性。”约拿·萨尔茨曼说,同时他也希望孩子们能更加自信一些,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更要敢于去追求自己的梦想。
“希望他们每年都能来”
几天来,支教队员和200多名孩子们同吃、同住在学校,对简单的伙食很满意。学校里没有空调,热一点还能坚持,但他们最害怕的就是蚊子,每天身上都会被叮好几个疙瘩,他们就经常在身上涂抹风油精,才让蚊子对他们不那么“亲近”。而经过这些天的相处,支教队员也赢得了很多的“粉丝”,一些原先没打算去听课的学生,也纷纷加入进来。
“老师们讲的内容都是我们不知道的,而且讲的特别有趣,感觉一堂课没多久就下课了。”王集中学七年级学生桂嘉玉说,“真希望这些老师每年都能来”。
移村中心学校六年级学生葛格最大的梦想是能考上大学,她希望自己也能和这些支教队员一样,为其他的孩子传播知识,开阔眼界。
“支教队员从各地来蒙城支教,帮我们这里农村的孩子们开阔了眼界,也给他们种下了梦想的种子。”蒙城县委党校校长张化义表示,如果有机会,以后会争取这些世界各地的大学生们再次来蒙城支教。(张磊 李正飞 特约通讯员:于永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