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架起家校连心桥
家庭,是孩子生活的港湾;学校,是孩子成长的摇篮。作为一种传统的教育方式,家访仍然具有其他教育方式不可替代的作用。成功的家访有利于教师全面了解学生,促进教师因材施教;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加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互补和配合。正如一位教育家所言:“教育过程中要充满期待,如果把一份爱心放在家访中,就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新年伊始,市教育局举行的“万名教师进万家”活动恰如一场春风吹拂了千家万户。
家访活动 如火如荼 春风化雨 滋润童心
此次全市范围内的家访活动,基本都是不打招呼的上门访问,为的就是最真实地了解学生的家庭学习环境和生活状况。在包河区,淝河路小学老师刘雪走进学生家庭,发现学生缺乏桌子、椅子等基本的学习用具,通过与家长沟通一举为孩子建立了基本的家庭学习环境;合肥市康园幼儿园教师带着“保教指南”走进学生家庭。曙光小学开展党员“下基层,办实事,解难题”活动,集中时间和精力解决在校学生有突出困难家庭,分批组织单位党员集中开展以家访形式为主的了解家长心声,实现学生“微心愿”专项活动。该校虞积莉主任,张雯秀老师,褚绪银老师前往紫竹苑小区王浩然和张宝仪两位同学家家访,当面指导家长如何让孩子爱上阅读,如何让孩子养成健康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同时赠送家长家庭教育书籍《优秀父母99例》。
在长丰县,各校纷纷启动“万名教师进万家”大家访活动,各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相关人员为成员的“万名教师进万家”活动领导小组,要求教师按照方案要求,根据实际情况,利用双休日、放学等时段,对学生进行登门走访,向家长宣传教育法规政策,了解学生家庭生活情况,反映学生在校表现,引导家长正确教育子女,同时掌握学生的校外表现,倾听家长和社会对学校工作和教育工作的意见建议。
在巢湖市,城市之光小学、人民路小学、团结路小学、柘皋镇中心小学等多所学校的老师们,在家访中了解到学生的家庭困难,为他们重拾了生活的信心和学习的勇气。在肥西县、肥东县、庐江县、瑶海区、庐阳区、蜀山区以及各开发区,“万名教师进万家”大家访活动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我们欣喜地看到,全市各县(市)区、开发区学校全面掀起家访活动,由此学校、家庭联系更紧密了,家长、教师、学生的心也贴得更近了。
了解困难 携手育花 家访让老师更心疼你
1月20日傍晚,感人的一幕出现在蒙城路边的一个城中村入口处,当着许多街坊邻居的面,家长赵广霞紧紧拉着女儿班主任严老师的手,感慨地说:“真的谢谢严老师,对于我家孩子严老师没有另眼相看,反而给了很多照顾,还送来了新书包作为礼物,太谢谢了。”说着,赵广霞竟然抹起了眼泪。
赵广霞是逍遥津小学金都华庭校区二(1)班学生董丹妮的家长。他们一家来自长丰县的农村,是典型的进城务工家庭。当天下午放学后,逍遥津小学金都华庭校区程朋军主任、二(1)班班主任严运煜、数学老师付兴杰没有回家,而是在蒙城路边的城中村里摸黑路、踩泥道,七拐八绕很长时间走进董丹妮一家租住的瓦房,和她的妈妈聊一聊并送上一份学校为孩子准备的新年礼物。
“孩子的听力不好,已经配戴了人工耳蜗,她在班级里学习很吃力,和孩子交流也很困难,你要多陪陪她,如果有可能的话要读一些书给她听,培养她的语言能力。”严老师认真地对赵广霞说,“孩子已经很努力了,你也不容易,一个人带着孩子,做点小生意,挣钱也不多,以后放学的时候,让董丹妮在我的办公室读一会书再回家吧。”
走出城中村,蒙城路车水马龙,人流如织,程朋军、严运煜有些沉默。严老师说,以前只知道董丹妮家庭条件不好,来到她家真的让我很心疼,董丹妮这孩子听力有问题,语言交流能力很弱,但她很懂事,也很努力;如果不是来到家里,我永远也不知道她妈妈有多苦,以前总是还有责怪的心理,这样的家访,让我对这位母亲多了一份敬意,多了一份理解。以后,我要多帮帮她。(逍遥津小学 郑永贵)
拉近心距离 打开新视界 老师带着家长走进孩子的内心
说起家访,这是教育界并不陌生的词语。在笔者的记忆中,老师要家访,多与学生成绩下滑、在校表现差等问题挂钩。许多家长也存在思维定势,老师要家访,估计是孩子近期在学校表现不好。有趣的是,合肥市亳州路小学的几位老师经过和家长的对话,似乎让笔者产生一些新视角去看待家访。
崔妈妈的女儿今年上六年级,和其他家长一样,妈妈对孩子学习的关注更多地落在即将面临的毕业复习上。作为孩子的英语老师,陈老师的造访首先令崔妈妈想到孩子近日的英语学习。“孩子的英语学习有了很大进步,家长要好好鼓励一下。假期里除了学习,也要让孩子适当休息放松一下。”
陈老师的一番话显然并非崔妈妈所想的“抓紧复习”、“不能松懈”之意。“孩子在家能按时完成作业,但是速度慢,经过观察,我发现主要是没有抓紧时间造成的,注意力不够集中。”崔妈妈竟率先做了“自我检讨”,看得出还是对孩子的学习放心不下。陈老师付之一笑,感谢她对老师教学工作的配合和支持,希望她一定要看到孩子的进步,家长的鼓励才是对孩子内心最大的激励和促进。
令人眼前一亮的是,在陈老师和崔妈妈的谈话记录中,笔者更是未看见关于成绩的只言片语。老师和家长自始至终都在探讨一个话题——如何教育孩子,让他真正地融入到同学中间。家长对此敞开心扉,客观地认识到孩子“希望引起别人注意而采取一些较为叛逆的方式表达情绪”,希望老师能教他如何与别人相处。在对话中,老师和家长都相互交换立场思考问题,了解孩子心灵深处的悸动。(亳州路小学)
鼓励困难学子 点燃学习热情 让阳光温暖孩子人生路
在巢湖柘皋这座古镇,中心小学的老师们接触了众多热情的家长,也体会了那些隐藏的无奈,看到了自己学生的另一面。
走进三(2)班王劲峰同学的家,老师的心灵震撼了。那个平时懂事、乖巧的小男孩,那个言语不多,成绩却优秀的小学生,那个老师们挺喜欢的阳光少年,原来却生活在这样的家庭中!看到老师的到来他的欢喜中饱含着拘谨。
潮湿的水泥地上拥挤着几张简陋的桌椅,70多岁的老奶奶神情木然,看到来客,略显慌乱的脸上难掩苦涩。奶奶说,五年前,孩子的妈妈离家出走后爸爸也失去了联系,没有人知道他们去了哪里。孩子就跟着爷爷奶奶相依为命。现在,奶奶负责照顾孩子,爷爷负责在外面打点零工挣钱维持生活,孩子的学习只有依靠老师和他自己。
家访让老师了解了他,让老师意识到以后一定要经常找他谈心,帮助他学习,多关心他,要让他能感受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心理能够健康地发展。在老师的鼓励下,王劲峰变得自信阳光,上课时每次回答问题都非常积极,小手举得老高,回答问题正确率也越来越高了。在老师爱心的感化下,现在的王劲峰在班级学习更认真了,在学校举行的汉字听写大赛上,王劲峰还取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 (巢湖市柘皋镇中心小学 莫蓉)
动之以情 教之有道
一次“借分”感化 金东化茧成蝶
一直以来,家访作为教育方式从未有过中断。在2014年腊月,一个学生放假的季节,我对学生刘金东进行家访。自豪地说,这是一次带着收获的喜悦和胜利的激情而开展的一次家访。这一年,刘金东语文考试分数高达90分,成为了班里的尖子生。而在一年前,他还是一个考试不及格的后进生。从后进到尖子,孩子的蝶变还要从那次“借分”说起。
2013年的腊月,我也坐在这里统计着分数。突然,办公室的门被轻轻地推开了,一个小脑袋怯怯地、迟疑地探了进来。“老师,我的语文只差一分就及格了,你能不能给我加一分?”他就是刘金东,提起他,学校里是鼎鼎大名了,无人不知,没人不晓。他是个留守儿童,长期远离父母,缺少管教,日积月累,学习成绩一塌糊涂,学习习惯更是糟糕。每一次考试没有一门及格,这次语文成绩最高,但也只有59分。“平时不用心学习,现在想不劳而获?想得倒挺美,亏你想得出。”我没好气地斥责道,“再说你要一分有什么用?”
“我爸、妈两年都没有回来过年了。”他低语道,那低着的脑袋像霜打的茄子,脸还憋得通红。“上次打电话,我让他们今年回来过年,他们说除非我考及格一门,不然……老师,我好想他们,我都两年没有看见他们了,我向他们保证过一定考及格一门,让他们回来陪我过年,可谁想就差一分……”他不再说下去了,声音有些哽咽,眼眶似乎有泪水在打转。看得出,他太需要这一分了,也太想要这一分了,因为有了这一分他的父母就必须兑现诺言回家陪他过年,他这个留守儿童太久没有享受到爸爸妈妈的关爱了。
望着这双充满渴望而又略带湿润的眼睛,我的心震颤了。从人性的角度讲,作为老师,作为班主任,作为“代管家长”,我必须满足他;从教育的角度来说,这是个机会,对于这样一个顽皮不驯的学生,在多次“晓之以理”无果的情况下,除了“铁腕惩戒”外,何不尝试一下“动之以情”呢?此时岂不是个绝好的机会,何不来个顺水推舟呢?主意打定,心中不免窃喜,却故意说道:“要分不行,借分可以。”
“借分?”他的眼中霎时闪现出欣喜的光芒,连忙问道:“怎么借分?”我说:“当然是有借有还了,今天我借你一分,下次考试你必须加倍还我。不但要考及格,还要多考十分,这利息可有点重哦。你要敢借,就给我写个借条,立字为据,这叫先小人后君子。”他一听,欣然同意。于是一张特殊的借条就诞生了。我也兑现我的承诺,把他的59分改为60分。看他高兴地雀跃着离开办公室,我仿佛看到了他欢呼着雀跃着扑向他打工归来的父母的怀抱,心里感到无限的欣慰。这种欣慰是我这个老师、班主任、“代管家长”所梦寐以求的感觉和心境。当时,刘金东语文及格的消息在班上甚至在学校里引起了轰动,我趁热打铁,当着全班的面表扬了他,并希望他再接再厉,争取下次考试取得更大的进步,及格两门、三门……
感化的力量是至高的,鼓励的作用是无穷的。年后,我问起他父母回来的情况时,他满脸幸福地向我表示感谢。从那时起,刘金东变了,他顽皮少了,学习多了,成绩也明显提高了。一年过去了,又一次考试结束了,他不仅各科及格,语文还考了90分,“利息”是当初他借分的30倍。此时的我,就像一个丰收的老农。
在家访中,他的爸爸突然走上前来,深深地给我鞠了一躬:“老师,你不仅让我们一家年年团圆,更重要的是,你重新塑造了我的孩子。”那天,我们就孩子教育的话题,谈了很久。(肥西县铭传初级中学 任志鸿)
后记:家访,是一次与家长爱的牵手,是一次触摸学生心灵的旅程,更是一次教师自身化茧成蝶的蜕变。师爱无言、掷地有声。我们将继续关注这些家访故事,让温暖的画面定格在寒冷的冬日,让明亮的阳光洒满在前行的路上。(组稿 张玉秀 特约通讯员:马文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