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的暑假期待
夏令营、旅游、舞蹈班、绘画班……如今,大部分城里孩子的暑期生活丰富多彩。相比之下,对大多数农村留守儿童来说,暑假则意味着一种平静而单调生活的开始。近日,笔者借暑期家访之机,走访了临泉县吕寨镇部分留守儿童家庭,记录下他们暑假生活的点点滴滴和他们的所思所盼——
想和爸妈在一起
今年12岁的周玉兰,是临泉县吕寨镇中心学校五年级的学生。在学校,玉兰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每次考试,她都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与学校大部分孩子一样,玉兰是个留守儿童,父母远在浙江温州送快递,一年难得回来一次;有时赶上春节快递业务多,为了多赚些钱,干脆就不回来了。一年一度的暑期到了,班上的部分同学像“小候鸟”一样,迫不及待“飞”到远在大城市的父母身边。玉兰没有走,她和姐姐周玉雪在家跟随爷爷奶奶一起生活。每天早上六点钟左右,玉兰准时起床,开始做饭。做好了饭,玉兰趁着凉快洗一家人的衣服。等这一切收拾停当后,下地干活的爷爷奶奶和姐姐也回来了,祖孙两代四口人便开始吃早餐。
在玉兰的卧室里,被子整整齐齐码放在床头,一张小巧的床头柜上放了一盏台灯,就成了玉兰的书桌。一本厚厚的作文书摊开着,玉兰说那是上初中姐姐的书,自己没有其他的书可看,就读这个。在玉兰的卧室,笔者没有看见一件像布娃娃之类属于女孩的玩具。玉兰小声地说,她从来都没有拥有过这些,知道爸爸妈妈挣钱不容易,也不想让他们给自己买;再说,现在长大了,也不想玩这些玩具了。
今年放暑假前,妈妈打电话让玉兰去温州团聚,但由于路途遥远,爷爷奶奶不放心她一个人去,玉兰说她也不想去,留在家里帮爷爷奶奶做做饭、洗洗衣服,抽空可以做做作业。上次见到父母是在两年前了,想念父母的时候,就给他们打电话,这也是玉兰最幸福的时刻。对父母常年不回家、在外地辛苦挣钱,玉兰很理解,她有一个心愿,就是好好学习,希望长大后能找到一份好工作,把父母接到身边,一家人快快乐乐地生活。
帮爷爷奶奶多干活
家住吕寨镇李老村的王阳是一名特殊的留守儿童。王阳的爸爸几年前患了肝病,他的妈妈带着他的爸爸在杭州边打工边看病。
14岁的王阳是个非常懂事的孩子,漫长的暑假对于他来说,就是有了更多的时间帮爷爷奶奶做家务活、干农活。这样,一年到头忙碌的爷爷奶奶就能够歇息一下了。
面对笔者,王阳显得有些拘谨。他话语不多,却很爱看书,是班上的尖子生。秋季开学,王阳就该上八年级了,一放暑假,他便借来了八年级的书,有空就自己一点点“啃”。
谈到爸妈,王阳说这几年爸爸的病越来越重了,爸爸治病花了不少钱,妈妈在外挣的钱几乎都给爸爸治病了。他希望自己能在家里帮爷爷奶奶多干些活,让地里的庄稼有更好的收成,多卖钱,好给爸爸治病;只要爸爸的身体能好起来,自己再苦再累都愿意。
盼望妈妈能打个电话
当笔者走进大栾庄村13岁的张朋洋家时,他正从家里端着一大盆衣服到院外晾晒。见到笔者,张朋洋放下大盆,用手抹了一把额头上的汗,笑着打个招呼。
张朋洋的爷爷张克仁告诉笔者:朋洋是个苦命的孩子。他三岁的时候,他爸在外打工时出了车祸,离开了他。一年后,他的妈妈外出打工至今未回来过……
“我老了也不中用了,前两年又得了脑血栓,还好治过来了,还能干点轻活,可苦了朋洋这孩子,小小年纪,啥活都能干,从来不叫苦不叫累,我知道孩子心里憋着一口气哩……”说着话,张克仁抽泣起来。
张朋洋晾完衣服回到院里。笔者问他暑假有什么打算时,张朋洋说放假了可以好好伺候卧床生病的奶奶了。当笔者问他想不想妈妈时,张朋洋眼角泛起了泪花,他揉揉眼说:“暑假开始后,看着一些同学都到爸爸妈妈打工的地方团聚去了,我就想,妈妈为啥一走就再也不回来了呢,电话也不打一个,一点消息都没有,她在外边到底怎么样了,是不是不要我了……我不会让她供我上学,也不要她的钱,就想让她给我打个电话,我好知道她现在啥情况……”看着抽噎的朋洋,笔者也茫然失措,不知道该怎么安慰他,轻轻拍拍他的肩膀。也许,坚强的种子已种在了孩子的心中。(阜阳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