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勃“90后”创业一马当先

30.07.2015  13:08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正成为中国经济实现提质增效升级的“双引擎”之一。在合肥,更多人的梦想从创业创新开始。

  作为创业和创新的生力军,大批敢想敢做的“90后”正努力奋发,步入追梦的最美好时代,而完善的创业机制、较低的创业门槛、强大的政策扶持更是让他们如虎添翼,在创业大军中逐渐成长。

  让更多孩子认识并DIY机器人

  当前,餐厅机器人、商场机器人都在逐渐普及,而刚刚过去的RoboCup机器人世界杯赛,更是带动了合肥少儿机器人的培训热。今年6月刚成立的合肥铁榔头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就是目前合肥教育机器人培训领域一家最为年轻的企业。

  “铁榔头”的梦想是在大众中普及机器人技术和知识,让大众感受科技的魅力。公司负责人郭俊做了展示,手持遥控器,便可以让人形机器人在地上做出挥手、俯卧撑和跳舞等动作,看起来很有趣。培训室内还有不少五六岁的儿童正在父母的陪伴下,在这里和机器人来一场“亲密接触”,培养动手能力。

  “和目前市面上存在的许多企业不同的是,我们做的是教育机器人的研发和平台,目的是普及机器人知识。无论是幼儿园孩子,还是爱动手的老人,都能在平台上DIY自己喜欢的机器人。”郭俊说道。

  “90后”的郭俊是中科大博士生,和两个朋友一起合伙开始创业。创业的契机起源于在2010年RoboGame机器人大赛中获得“最佳技术奖”的“铁榔头”机器人队,取名“铁榔头”,就是取“永不服输、追求极致”的寓意,之后萌生创业想法的他就和朋友一起成立了以“铁榔头”命名的公司,希望将自己在学校中学习到的知识和技能普及给社会大众。

  “不少市民在看科技展的时候会感到很震撼,但对机器人的了解还是不够的。”郭俊说,公司要研发教育机器人的平台,就是要将机器人图纸模块化以及原材料标准化,在平台上自己组装机器人,随后在电脑上输入指令,能让机器人做各种动作。目前公司刚开设亲子类的教育机器人课程,受到很多市民欢迎,3天内就招收了340名学生。

  一位从美国带孩子回来探亲的校友来到“铁榔头”,对郭俊的项目给予认同。“这种教育理念和美国非常接近,也是在创造一种培养优秀工程师的文化。

  机器人时代正在到来。目前,“铁榔头”专注于提供更有趣更专业的机器人教育培训,以及研发推广各类不同层次的教育机器人。郭俊表示,创业不能着急,而是一个培养能力、积累经验的过程,更需要长期耕耘,让机会和能力相匹配,才能在创业路上一步步实现更大愿望。

  在校大学生研发校园人气APP

  尽管是暑假,但安大校园里的“口袋小安”工作室内却很繁忙,三十多名学生正在埋头操作电脑。对于一群拥有创业热情和梦想的年轻人来说,忙碌让他们更加充实。

  “口袋小安”,是一个依靠安徽大学学生学号和密码创建个人身份的半封闭式校园手机软件。其负责人陈天聪说:“之所以取这个名字,是因为我们期待它能像小精灵一样,为我们的校园生活带来便利。

  这款手机APP成了安徽大学内的“人气王”,被不少学生称作“校园神器”,其应用涵盖了图书借阅、失物招领等十多个校园通知选项,能查课表、查成绩、叫外卖,甚至还能晒表白,连大学生最健忘的课程安排,也一字不差地在“课程表”选项中。半封闭化的社交模式保证了社交圈内容的真实有用和社交环境的纯净可信。

  这款“人气王”的研发者正是安徽大学的“90后”创业团队,从2011年成立兴趣小组,2013年创建团队,规模也从最初的几个人扩展到35人,除了5位毕业生,其他均为“90后”在校大学生。他们还凭借这款APP,代表安徽省在2014年全国“创青春”大学生创业大赛互联网专项赛中荣获金奖。

  在工作室的小黑板上看到列有安徽师范大学、安徽中医药大学等十几所高校的表格。陈天聪表示,目前他们已经为安大、安建大、合工大宣城校区免费研发了“口袋小安”、“嗨建大”、“水墨合宣”3个应用,未来四个月里还将根据每个学校和学生的需求,与当地学生团队合作为安徽6所高校定制APP,并希望自己的APP能走进全国更多高校。目前,他们已争取到了首轮50万元的投资。

  根据团队的长期调查,全国2000多所本科学校中,拥有专属校园手机应用的只占3%~4%,他们这款手机应用的市场前景很大。目前推广阶段还属免费服务,未来他们将利用流量、数据、增值广告来盈利,不断将企业发展壮大。

  目前,“口袋小安”已申请了软件著作权,三名团队成员还获得了腾讯2014暑期实习名额。关于“口袋小安”的未来,担任安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学生会主席的陈天聪说:“我们会不断地吸收新成员,让‘口袋小安’变得更加完善。而对我来说,我想把它当成我的一份事业来做,找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将它做成一套完整的软件体系,然后推向其他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