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20年“孕育”2504名安徽好人

16.06.2015  12:42

  走进岳西县主簿镇余畈村,只见清一色的二层小洋楼,水泥路通到村民家门口,房前屋后都是成片绿油油的茭白。而在十多年前,这里还是一个连解决温饱都得看“老天爷”脸色的小山村。数十年时间,当地村民储琳带领乡亲们在里探索出一条“山上猕猴桃、田里种茭白”的致富路,形成了良好的示范带动效应,将一个贫困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在滁州市全椒县六镇镇白酒村有一位村妇刘恩连,在丈夫去世后,四处奔波,每天打两份工,工作14个小时,羸弱的身体里潜藏着自尊自强、践行信义的灵魂,辛劳5年还清了丈夫治病欠下的20多万元债务。网友评价:她还去的是债务,赢回的是尊严!在刘恩连的身上,我们清楚地看到她不仅是一位纯情妻子、勇敢母亲,更有一份信义人生。

  在江淮大地,像储琳和刘恩连这样的人有很多,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安徽好人”。自1994年开始,安徽省开始月评安徽好人,20年共评选产生了2504名安徽好人,240位安徽省道德模范。至2015年,安徽已经有883人入选“中国好人”,从2008年以来,连续七年全国第一。这一傲人的数字也见证了安徽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营造厚德向善的社会风气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等方面所作出的卓有成效的努力。

  近年来,“最美教师”、“平民英雄”、“信义”成为了点缀江淮大地的一道道靓丽风景。他们虽朴实无华却精神高尚,虽岗位平凡却贡献突出,他们的事迹感人至深,催人奋进,彰显着全省公民道德建设的累累硕果和勃勃生机。

  截至目前,我省已有6名省级以上道德模范当选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6名省级以上道德模范当选党的十八大代表,85位安徽好人和市级道德模范当选市级以上“两代表一委员”,在全社会树立了好人好报的价值导向。

  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近些年,安徽广泛开展“践行核心价值打造好人安徽”主题实践活动,用一个个可亲可敬、可信可学的身边好人感召人、影响人、带动人,着力形成核心价值观建设人人参与、全民行动的生动局面。

  今年4月初,“合肥最后一个旧书店老板被查出癌症”的消息通过微信广泛扩散,引发社会各界关注。小小旧书店,牵动了全市许许多多爱书人的心,很快经营了15年的增知旧书店被热心的市民挤爆,短短几天旧书店营业额已达到13万元。春天的合肥,上演一场感人至深的爱心接力。

  在安徽的道德沃土上,这样的爱心接力每天都在上演,我们惊喜地看到,以大义老党员苗为民命名的爱心社于2013年1月份成立以来,已经拥有志愿者350余人,其中包括多名器官和遗体捐献志愿者。省人大退休干部张景兰带着馒头和咸菜,开始拾荒助学的爱心旅程,在她的感召下,同事们也纷纷加入爱心助学队伍中,开起了常态帮扶模式,先后资助了560多名山区贫困儿童。

  星星之火成燎原之势。从一个好人的凡人善举到一群模范的身先士卒,从一座城市的好人频出到一个社会的崇德尚善……江淮大地涌现出许许多多胡文传、彭伟平式的身边好人,推动安徽省道德风尚整体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