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戏《雷雨》搬上大荧幕 影片年底有望与观众见面

02.07.2015  08:56

  黄梅戏电影《雷雨》主演:黄新德

  黄梅戏电影《雷雨》主演:蒋建国、吴亚玲

  继2013年推出黄梅戏数字电影《逆火》之后,安徽省黄梅戏剧院今年计划推出黄梅戏电影《雷雨》。该片已于6月底开拍,计划7月5日前后完成拍摄。今年年底,影片将会通过影视、戏曲频道,农村数字院线与观众见面。

  黄梅戏舞台剧《雷雨》推出电影版

  黄梅戏电影《雷雨》是在舞台剧的基础上进一步创作、丰富而成。这部舞台剧是安徽省黄梅戏剧院在2005年推出的。该剧曾多次应邀赴京、津等地演出,还曾几度“吐芳”异国,在北美和日本等地演出,凭借着新颖的创排手法和演员们的精湛演绎,该剧不仅赢得了不少奖项,更获得了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恰逢第十年,演出了近200多场的黄梅戏舞台剧《雷雨》与电影再续缘。

  在安徽省黄梅戏剧院的拍摄现场,记者看到,室内的布景设置处处体现了徽州建筑的元素,木雕、屏风、白墙黛瓦,地方特色浓郁。省黄梅戏剧院院长蒋建国介绍,这部电影主要是室内场景的拍摄,通过周家客厅、繁漪卧室、鲁贵家等三个室内场景的设置,串联起人物关系和剧情。“少量的室外场景、雷电交加等特效,主要是通过技术手段来实现的。这部电影总体上是延续了舞台剧的模式和风格,力求做到更好听、更好看。”该剧导演黄乔说。

   省黄梅戏剧院计划每两年拍一部电影

  据蒋建国介绍,与两年前推出的电影《逆火》有所不同,此次《雷雨》是由剧院自己制作的,“剧院有自己的设备部、影视制作部,电影的拍摄,对剧院业务的全面发展也是一次拓宽尝试。”在他看来,将黄梅戏舞台作品搬上荧幕的意义,不仅在于形成资料档案保存推广,同时,作为对黄梅戏优秀作品的另一种演绎,黄梅戏电影扩大了传播途径和受众群体。

  “影视作品在黄梅戏的宣传推广上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例如过去拍摄的电影《天仙配》、《女驸马》、《龙女》、《生死泪》等反响都很好。电影《逆火》2014年农村院线的点击率达到了2万场。这说明一个好的艺术品还是会很好地为基层观众服务。近几年,剧院抓艺术生产、舞台创作,影视制作的步伐相对放缓,今后在这方面会加强。”蒋建国表示,省黄梅戏剧院计划陆续将近年来获奖的、有影响力的黄梅戏舞台作品拍成电影推向银幕,每两年推出一部。

   演员适应“收着演戏、快速入戏”

  黄梅戏电影《雷雨》沿用了舞台剧的原班演员,剧中七位主演中四位是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三位文华奖得主,可谓星光熠熠。黄梅戏“五朵金花”之一、“梅花奖”得主、国家一级演员吴亚玲在剧中饰演繁漪,自电影开拍以来,她几乎每天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早晨9点半开始化妆,下午1点开始拍摄,经常拍到夜里一两点。

  “在台上演戏是一气呵成,很畅快,电影拍摄是一个镜头一个镜头地过,为了在屏幕前呈现最好的效果,有时一句唱词、一个动作、一个表情都要反复拍很多次。”吴亚玲坦言,需要适应的不仅是拍摄的节奏,还有细节上的表演。“舞台上演戏,跟台下观众是有距离的,而到了镜头里,表情动作都会被放大,在舞台上的情绪表情到镜头里就夸张了,刚开始就会不停地被提醒要‘收着点’。虽然繁漪情感上很纠结,但演的时候,还得按导演的要求不皱眉头、表情不夸张。有时正好进入情绪,结果导演一喊停,就没劲了。”吴亚玲笑说,经历了一段时间的磨合后,现在已经适应了快速入戏,“导演一说开始,一句话就进入情绪。”

  荧幕视角下的戏曲艺术路更宽

  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梅花奖得主、国家一级演员黄新德,在剧中饰演周朴园。黄新德的第一部电影作品是1984年由舒适执导的黄梅戏电影《龙女》。作为塑造过100多个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有着丰富影视剧、舞台剧表演经验的“大家”,黄新德此次再次参演大荧幕作品,感触颇深:“以前由于条件所限,前辈们没有留下多少影像资料。而在人人都是自媒体的当下,影视艺术早已不再神秘。技术、设备更新换代,观众的欣赏水平也随之提高。对演员的要求就更高了”。

  “舞台演出,可以常演常新,演员占主导作用;影视剧演出是一锤定音型的,在声画上精益求精,其作品也易于传播和保存。这两种方式并不对立,而是互为补充,可为演员增加经验。对于演员来说,通过影视剧的锤炼,再回到舞台上,表演会更加细腻、更上一层楼。严凤英、王少舫也是这样的。”黄新德说。对于将优秀的黄梅戏作品拍成电影,黄新德认为十分必要,“推出戏曲影视作品,不是想留到图书馆、博物馆,而是更希望能被当代观众认可。虽说戏曲盛世不在,但仍然会有人喜欢它,正如有人喜欢老古董、老房子、老照片一样。如果我们拍戏曲电影,能够让戏曲爱好者由少变多,目的就达到了。”

六安市叶集区平岗街道文明实践活动纪实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安在线
滁州获批安徽历史文化名城
日前,滁州市获省政府批复,文化厅
严防纪律处分决定“打白条”
为切实维护纪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文化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