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戏艺术团走进池州、铜陵、巢湖等地高校

21.05.2014  16:51
黄梅戏艺术团走进池州、铜陵、巢湖等地高校 - 安庆师范学院
黄梅戏艺术团走进池州、铜陵、巢湖等地高校 - 安庆师范学院
来源: 210.45.168.2

  5月13日至16日,安庆师范学院黄梅戏艺术团先后来到池州学院、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和巢湖学院,为三所高校师生送去悦目动听黄梅戏表演。本次巡演是2014年安徽省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之一,系今年省属高校学生艺术团演出活动的首家。
  自2009年以来,黄梅戏艺术团已经走过十多个城市,演出20余场,行程数千公里,把黄梅戏在大江南北唱得更加响亮。

走进校园,奉献文化大餐

  艺术团受到了三所高校师生的热烈欢迎,所到之处还没到演出时间,观众席就早已坐满了观众。
  此次巡演节目类型多样,既有黄梅戏的经典剧目,也有古典舞和民歌表演。演出在集体舞《袖舞翩跹》中拉开帷幕,舞者身着传统戏曲服装水袖,伴随着气势恢宏的背景音乐翩翩起舞,将传统文化的非凡气度表现的淋漓精致。折子戏《忆十八》讲述的是梁山伯回忆当年的十八里相送,并前往祝家庄寻找祝英台的故事。十几分钟的节目,演员仅以一把折扇为道具就完成了所有表演,展现了扎实的基本功。整场表演一气呵成,赢得观众阵阵掌声,一些观众还在演出过程中上台为演员献花。

  杨洋是《忆十八》中梁山伯的扮演者,在铜陵职业技术学院演出结束后,很多观众特意赶到后台要求与他合影留念,两个赶来迟了的女同学看到杨洋已经卸妆连连表示可惜。
  “以前基本没有接触过传统戏剧,这次演出让我领略了黄梅戏的魅力,加深了对传统戏曲的了解。演员精湛的表演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武大郎招亲》中的武大郎,风趣幽默,我很喜欢。”范忠平是铜陵职业技术学院机电系的一名学生,同时也是校卫队成员,负责现场秩序的他在演出开始后也忍不住走进活动中心观看了演出。

精雕细琢,追求一丝不苟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每一次精彩演出,都离不开黄梅剧艺术学院师生们的辛勤付出。
  在这次演出中,很多演员同时要参演几个节目,每次都要持续到10点多才能结束,3天的连续演出让所有演员都疲惫不堪。而且演出日程安排很紧,每天都要赶场。剧团利用上午的时间赶路,中午到达目的地匆匆吃完午饭后,演员们就抓紧时间午休,为晚上的表演储备能量。
  为了确保演出万无一失,每到一所学校,指导老师都会带着演员提前几个小时先熟悉场地,反复地走台和彩排。因为戏曲表演化妆需要很长时间,彩排后演员又要抓紧时间化妆,演员们3天的晚饭都是在化妆间里吃的。
  本学期一开始,同学们就开始为这次巡演活动做准备。他们每天早晨6点多起床,7点开始练习早功,8点十分开始上剧目课,然后练习将近4个小时,下午还要学习剧本,熟悉人物。这就是黄梅戏艺术表演专业学生们每天的日程安排。“舞台上一个看似简单的抛收水袖的动作,我们在台下已经抛收了千千万万次,为了一个动作,每天都要练习一个多小时。”《袖舞翩跹》的表演者江李汇告诉记者。
  陈志华是《武大郎招亲》中武大郎的扮演者,为了表现武大郎身材矮小的形象,持续17分钟的表演,他都要蹲下身踮着脚尖走路。“第一次练习矮步时腿疼了半个月,连课都没法上。”回忆起刚学习矮步时的情形,陈志华还心有余悸。每天数小时的练习让陈志华的身体渐渐适应了矮步,但每次表演完,因为双腿酸痛,他还是会整晚都睡不好觉,到第二天才能恢复。

传承经典,弘扬传统文化

  黄梅戏,全国五大剧种之一。2009年,安庆师范学院黄梅戏艺术团通过遴选,成为全国“高雅艺术进校园”团队。“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是教育部、文化部、财政部自2005年开始,在全国高校开展的一项普及高雅艺术的活动。
  为了高质量地完成本次巡演活动,音乐学院(黄梅剧艺术学院)院长荀安华和副院长杨瑾全程指导了本次演出。据杨瑾介绍,为了更好地适应大学生的文化需求,黄梅剧艺术学院的老师们在节目的选编上精益求精。除了《打豆腐》等恢谐幽默的生活小戏外,老师们还以黄梅戏为基础,从其他剧种中移植了很多优秀剧目,创作出《斩窦娥》等优秀折子戏,深受观众的喜爱。“我们还根据现代舞台效果和青年观众的审美特点改进了传统的服装和道具,不仅能更好地适应青年观众的需要,也推进了黄梅戏的发展和传承。

  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戏曲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和挑战。“把黄梅戏送进大学校园,对于黄梅戏的发展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这样不仅能赢得青年观众,加深他们对黄梅戏的了解,也能扩大黄梅戏在青年人中的影响,还能为黄梅戏表演专业的同学们提供一个实践的舞台,使得黄梅戏能够更好的传承下去。”黄梅剧艺术学院教师、国家一级演员江丽娜是全国黄梅戏“双十佳”演员,每一次黄梅戏剧团出去巡演她都全程指导。(文/图学生记者 程江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