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跨越发展(7) 黄梅戏人才培养与传承创新结硕果

04.05.2015  18:19
聚焦跨越发展(7) 黄梅戏人才培养与传承创新结硕果 - 安庆师范学院
聚焦跨越发展(7) 黄梅戏人才培养与传承创新结硕果 - 安庆师范学院
聚焦跨越发展(7) 黄梅戏人才培养与传承创新结硕果 - 安庆师范学院
聚焦跨越发展(7) 黄梅戏人才培养与传承创新结硕果 - 安庆师范学院
聚焦跨越发展(7) 黄梅戏人才培养与传承创新结硕果 - 安庆师范学院
聚焦跨越发展(7) 黄梅戏人才培养与传承创新结硕果 - 安庆师范学院
聚焦跨越发展(7) 黄梅戏人才培养与传承创新结硕果 - 安庆师范学院
聚焦跨越发展(7) 黄梅戏人才培养与传承创新结硕果 - 安庆师范学院
聚焦跨越发展(7) 黄梅戏人才培养与传承创新结硕果 - 安庆师范学院
聚焦跨越发展(7) 黄梅戏人才培养与传承创新结硕果 - 安庆师范学院
来源: 210.45.168.2

  为了响应安徽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打好徽字牌,唱响黄梅戏,建设文化强省”的文化强省战略,安庆师范学院经过广泛而深入的科学调研与专业论证,在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下,于2003年尝试与安徽省黄梅戏学校联合培养五年制表演、群艺等专业的专科生;2006年成立“黄梅剧艺术学院”,聘请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韩再芬任名誉院长,2007年首次招收表演(黄梅戏表演方向)专业本科生,同年,黄梅戏表演艺术实训基地获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中央专项资金资助,2008年黄梅戏表演本科专业荣获国家级特色专业称号,2009年黄梅戏本科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荣获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称号。安庆师范学院黄梅剧艺术学院的成立,使得黄梅戏艺术教育与人才培养模式体系形成了以高等教育为导向,以中等教育为基础,包括剧团培养、戏校教育、本科教育、正规学历教育、非学历进修教育、专业教育与业余普及等多种教育形式共生存、齐发展的教育格局。

   一、积极发挥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优势,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致力于黄梅戏艺术高层次人才的培养。
  黄梅剧艺术学院成立以来,高度重视黄梅戏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工作。2007年学院黄梅戏表演艺术实训基地获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中央专项资金资助,2008年表演(黄梅戏方向)专业荣获国家级特色专业的称号,2009年学院“黄梅戏本科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荣获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称号,2008年“黄梅戏艺术教育机制创新与实践”项目荣获安徽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012年“黄梅戏表演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项目又荣获安徽省教学成果二等奖。2012年《安徽新闻联播》栏目以“多渠道培养文化人才,提供文化强省智力支撑”为题,重点介绍了我校黄梅戏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成果。另外,学院还开设了面向校内外开放的公选课程《黄梅戏艺术欣赏与演唱》(该课程2009年被评为安徽省“省级精品课程”),将黄梅戏专业教育与业余普及相结合,初步构建起了一套体系鲜明、特色突出的黄梅戏高等教育体系,把黄梅戏人才的培养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二、狠抓科研创新,以研促教,积极打造全国性黄梅戏艺术创新平台与科研中心。
  现代大学的职能定位,使得地方戏曲的人才培养可以在更高层次与多维视野的参合中获得发展。安庆师范学院通过创建黄梅剧艺术学院,设立黄梅戏与民间文化研究所、皖江历史文化研究中心等相关教学与科研机构,逐步建立和完善了“一体两翼”式的黄梅戏教育与研发体系。“一体”指黄梅剧艺术学院,以培养黄梅戏表演本科专业人才为主。“两翼”指“黄梅戏研究所”和“大学生黄梅戏艺术团”,前者研究黄梅戏艺术,后者传播和普及黄梅戏艺术。安庆师范学院以黄梅戏表演、编导、器乐表演等新增特色专业的内涵建设为中心,打造了一支以教授、博士为主的黄梅戏教学与科研团队,积极开展黄梅戏艺术发展史、黄梅戏艺术教育史、黄梅戏编导理论、黄梅戏舞台艺术、黄梅戏接受与传播等方面的研究。
  近年来,黄梅戏表演专业学生在国家级、省级专业竞赛和艺术展演中获奖达50多人次,黄梅戏表演专业先后获得安徽省教学成果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一项、特等奖一项,先后获批与黄梅戏研究相关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承担省部、厅级各类黄梅戏教科研课题20多项,在《戏曲研究》、《江淮论坛》、《文艺争鸣》等刊物上发表黄梅戏教科研类学术论文100多篇。
  黄梅戏表演本科专业依托所处的黄梅戏故乡——安庆市的地域优势,积极开展黄梅戏表演本科专业与省内外相关黄梅戏教科研单位与演出团体的交流与合作,广泛建立校外黄梅戏教育实践基地,为大学生实践教学创造丰富的课外实践平台,已经成为黄梅戏事业与产业发展的坚强后盾,在未来必将成为黄梅戏人才培养与艺术创新的桥头堡与智囊团,以及中国黄梅戏人才培养、精品剧目创作和艺术创新的教育与研究基地。


   三、以专业建设与内涵发展为抓手,通过多种途径,传承创新黄梅戏艺术与文化。
  2011年学校第五次党代会提出了“建设应用性突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的奋斗目标。应用性突出的本科院校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方面要突出贡献,要为区域文化的发展提供优势的人才资源和强势的智力支持。安庆师范学院通过组建大学生黄梅戏艺术团,与相关产业合作,送戏下乡、进社区、高雅艺术进校园等方式,充分发挥黄梅戏特色专业建设在高校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的优势。

  由大学生组成的黄梅戏艺术团,2009年被教育部遴选为“高雅艺术进校园”团队,自2009年至今已经走进20余所高校。近年来,黄梅戏表演本科专业的学生在国家级艺术大赛中获奖就达15人次。如在2012年全国首届黄梅戏广播大赛中,黄梅剧艺术学院2011级潘柠静同学作为唯一的在校生获得全国“十佳”大奖,2010级潘玲玲同学荣获最佳“新人”奖,2009级付亚红、2009级佘畅、2011级江李汇、2012级王媛等同学摘得“优秀演员”奖,学校获最佳组织奖。在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和安徽广播电视台联合举办的“2013寻找七仙女”活动中,学院共有16名同学参加比赛,最终2011级黄梅戏表演班的潘柠静同学获得“金奖”,2010级潘玲玲同学获得“最佳潜力奖”。在全国性专业戏曲大赛“红梅杯”中,王泽熙同学获得“红梅金花”。这一切都说明国家级特色专业黄梅戏表演本科专业的建设,适应了皖江区域社会的发展需求以及文化强省、文化强国的战略诉求。(储著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