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市非遗传承向纵深发展

25.08.2016  03:34

近年来,黄山市秉承“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方针,在徽州文化生态保护方面先行先试,让非遗融入现代生活,巩固抢救保护成果、提高保护传承水平,公众的参与保护传承非遗意识与积极性取得明显成效。

创新传承方式,传统工艺创新品

该市非遗保护从抢救保护基础性工作阶段转入到提高保护传承水平的纵深发展阶段,鼓励非遗传承人、企业开发体现非遗本真性和现代审美要求的传统工艺品及运用非遗元素的各种衍生品。休宁县万安吴鲁衡罗经老店有限公司结合万安罗盘产品传统特点,针对驴友、户外游客等群体需求,研发出驴友定向罗盘,在骑行、登山等户外运动中,可以指向、定时等,极大的拓展了罗盘市场需求。黄山徽州竹艺轩雕刻有限公司将传统材料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研发出竹木雕刻手机壳、手机支撑架、竹雕防盗器、防盗挂扣,以及悬浮艺术摆件等既具有艺术性,又具备实用性和科技创新性的产品。祁门天之红红茶发展有限公司拟在恭王府内设立“祁门红茶非遗项目展示窗口”,利用恭王府历史文化深厚、游客流量大的优势,向更多的受众展示祁红文化的魅力。

开展三进活动,见人见物见生活

该市长期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进社区、进景区等“三进”活动。重视教育与传承相结合,开展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评比活动,依托本地职业学校组建全国首家非遗职业教育集团,创办了德胜木工学校和歙县徽雕艺术学校,聘请国家级、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实地传授技艺。珠算、徽州民歌、徽剧、黎阳仗鼓等民俗、戏剧项目都成立了大位小学、新安学校、荷花池小学、龙山实验小学等一批各具特色的传习基地,实现了专业艺术与学校教育相结合的良性互动机制。组建了民间保护协会,相继成立了黄山市文房四宝协会、歙砚协会、工艺美术协会、工艺美术学会等民间组织。扶持建立了非遗展示馆余家,逐渐形成以民间非遗博物馆为主、专题博物馆和非遗展示中心多形式发展的保护格局。利用文化旅游活动平台,组织非遗项目进景区,促进当地民俗资源的抢救和保护。如歙县雄村的《跳钟馗》、徽州府衙常态演出的历史情景剧《三戒碑》等,都已成为各自景区的品牌旅游项目,增强游客的参与性和互动性。

拓宽宣传渠道,不断提高参与度

该市先后参加上海世博会、中国(成都)国际非遗节、中国(山东)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义乌文化产品交易会、深圳文博会等大型活动,组织民间剧团赴香港等境外演出,通过专题展示、实物展览、活态展演等多种方式,推介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成果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打造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和氏璧”杯非遗(歙砚)技能大赛等非遗品牌活动。与美好乡村建设相结合,挖掘、扶植新安画派、徽州四雕、徽派建筑技艺等传统文化项目,使广大农民群众参与到非遗保护传承和利用中来;与文艺精品创作相结合,在美术、音乐、舞蹈等艺术领域创作了如《十绣鞋》、《小小板凳龙》等一批具有浓郁地方风情的精品力作。

展望未来,该市的非遗保护工作将由“抢救保护、建章立制”基础阶段转入“巩固抢救保护成果、提高保护传承水平”纵深阶段。振兴传统工艺,建立市非遗传统工艺工作站;推进抢救性记录工程,建立市非遗数据库;继续推动非遗进校园、进公共文化场馆,充分发挥各地博物馆、文化馆、文化站的平台作用,多形式、多渠道展示非遗。

六安市叶集区平岗街道文明实践活动纪实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安在线
滁州获批安徽历史文化名城
日前,滁州市获省政府批复,文化厅
严防纪律处分决定“打白条”
为切实维护纪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文化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