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市筑牢茶叶质量安全防线

17.02.2017  03:09

近年来,茶叶农残超标、违法添加等质量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也是当前监管面临的难点。黄山市茶产量大、名茶种类多,茶产业在全市经济、文化领域地位重要。黄山市局不断创新监管机制,加强综合治理,积极构建从茶园到茶杯的质量安全全程监管体系,有效落实茶叶生产经营主体责任和监管部门监管责任,提升茶叶安全水平。

一是创新监管机制,落实属地监管职责。突出地方政府、监管部门对茶叶质量安全管理在农产品质量安全、食品安全考核中的权重。根据茶叶种植、生产区域,划分网格片区,充分发挥各级食安办牵头抓总作用,整合农业、工商、质监、供销等部门力量,明确工作职责,制定实施方案,强化督查考核。

二是加强源头治理,实现全环节可追溯。大力扶持生态茶园示范区建设,完善茶叶标准。同时,严格茶叶农资监管,对茶叶农资(农药)销售使用实行登记备案制度,构建起农资产品“源头可追溯、流向可追踪、信息可查询、产品可召回”的质量追溯体系。严格要求茶叶生产加工企业进销货台账及实行索证索票制度,建立自检制度,并倡导其与茶叶专业合作社或联户签订质量安全承诺书。强化帮扶指导,加大茶厂优化改造力度。

三是加大整治力度,规范茶叶市场秩序。在重点区域、重点品种、关键时段,针对冒用厂名、厂址、生产日期,无证照经营、添加非茶类物质的违法行为和无序生产等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整治行动,茶叶市场秩序明显好转。

四是加强宣传培训,促进行业诚信自律。与茶农、茶叶企业签订种植生产规范承诺,并有针对性的开展技术推广、劳动力再培训、食品安全法宣贯、行业规则研讨、安全生产等各类讲座等宣传培训20场次,培训茶农3000多人、茶企500多家;开展送法下乡15场,召开茶叶风险研判会2场,有效增强了茶农、茶企业的质量安全、品牌及主体责任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