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创新古民居保护利用模式

27.05.2014  12:13

古宅新景

5月15日,黟县碧山村的午后特别安静。村深处,古老祠堂改建成的碧山书局,满墙都是书。

这处名为“启泰堂”的祠堂建于清代,距今近两百年。祠堂里开过私塾、也当过粮站,前些年因为太破败就成了堆放杂物的地方。谁能想到,黄山市推进的“百村千幢”古民居保护利用工程工程,让这座破败不堪的祠堂成了南京先锋书店的一处分店。

来自江苏的周先生一家在碧山游览时,被这家独特的古宅书店所吸引。他们说,书局的装修、布置没有改变祠堂古朴原貌,有着特殊的气息,感觉特别新鲜。

黄山市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理念,跳出古民居保护“维修——毁损——再维修”的恶性循环,使像碧山书局一样的一幢幢徽州古民居,通过打造新业态,再次有了人气,获得了新生。

徽州区唐模村有家“七天井”客栈,房屋主要来自唐模旅游公司从当地收购的濒临倒闭和破败的古民居。经过保护性修缮,徽派建筑的浓郁风味与法国乡村浪漫风情有机整合在一起。这里的小资环境,让这处中法合作乡村旅馆经常被预订一空。

公司副经理叶连根介绍,旅馆客房经常爆满,主要是来自江浙沪的客人,每间房间几乎都加了床位,许多客人一住就是三天以上。

浙江游客张巧菱觉得这里的环境氛围好,既融合了现代时尚元素,又体现了徽文化韵味,有种穿越的感觉。

放眼黄山青山秀水间,越来越多的古民居通过认养、认租、认购、认领等方式,开发出艺术会所、民俗客栈、传统手工作坊、主题博物馆等一批旅游新业态,不仅没有淹没于现代化发展大潮,反而实现了保护与利用的和谐统一。黄山市文化委总工程师胡荣孙介绍,今年1-5月,全市有63处的古民居被认租认购。

目光转回黟县碧山书局。在这里当管理员的村民汪寿昌,凭记忆手绘了一套多数景致已不复存在的“碧山八景” 明信片,没想到成了游客争相购买的纪念品。汪寿昌介绍,村里的老房子都进行了修缮,保护了下来,现在又把文化事业引进了村里,是件大好事。

说话间,村里的一位年迈老伯进门后,脚步放轻。他从书架上抽出一本书,就静静地站着看,没人说话、打扰。

古村新貌

徽州区呈坎被誉为“中国八卦风水第一村”,这个古村落有着1800多年历史,现存100多处珍贵遗产。

村里最为有名的罗东舒祠,是明代建筑中的瑰宝,罗会定老人一直担任这里的义务讲解员。这位老人说,祠堂是国保单位,有文物专项资金,但他担心祠堂周围其他古民宅的安危,因为只有这些老房子组合在一起,才能构成呈坎的八卦风水图。

罗会定老人的担忧无不道理,因为要使这么多的古建筑一个都不少,并不容易。黄山市文化委员会总工程师胡荣孙说,据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登记,全市不可移动文物有8032处,如果政府全部包下来实施保护不太现实,只能分级分类加以保护。

古民居急需保护,政府资金又捉襟见肘。如此窘境如何破题?答案在创新上:相对于过去单一住宅的零星作业、零敲碎打的保护模式,“百村千幢”工程实行整体规划、系统推进,101个古村落、1065幢古民居因地制宜进行了差异化、多样性、创新性开发。

呈坎八卦村旅游有限公司总经理方裕龙说,开发呈坎景区必须保护第一,同时增加新的业态,让人感受到不一样的文化。他认为,整个古村落作为整体进行包装、打造,无疑会带来多重效应,而且效益倍增。

如今,作为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样板工程”的呈坎,用形态完整的古村落每年引来50多万游客。像呈坎这样,有了好的开发理念和规划,资金就会不断涌入。歙县文物局局长程平介绍,按照“谁投资谁收益”的原则,县里鼓励社会资金投资开发维修古建筑,今年社会资金比往年有所增加,约占保护维修资金的五分之一。

屯溪区湖边古村落、黟县秀里影视村、阳产土楼村,一个又一个古色古香而各具特色的古村落,以完整的生态系统和时空形态呈现在人们面前。据不完全统计,2009年以来,黄山市“百村千幢”古民居保护利用工程投入资金达60亿元。

眼下,资金拓展的渠道更加开阔。西递、宏村所在的黟县作为全省农村改革试点县,就把古民居流转作为试点改革的重点之一。黟县遗产办主任汪朝晖介绍,通过吸纳社会资金这种方式,对古民居进行保护。流转不是简单地把古民居作为一种买卖,流转主要是为了保护。

汪朝晖表示,目前黟县对各个乡镇进行摸底,有20多户古民居业主有意愿进行流转保护。下一步,黟县还打算成立古建筑收储公司,打造古建筑产权流转平台,吸引社会力量参与,让古建筑留在故土、让古村落完好保存。

打造“百村千幢”升级版

明清之屯溪,唐宋之黎阳……”微微细雨中,记者跟随着诵读声,来到与屯溪老街隔河相望的黎阳老街。在这个1800年的古镇上,“徽州文化休闲游憩体验区”项目“黎阳印象”悄然展开。漫步其中,既有古徽州的古朴宁静,又有欧陆风情的休闲特质。

黎阳老街,保留了贾家大院、石家大院等十多幢徽派古建筑,并从外地抢救性地移建了古戏台,其中一个老宅里正在改造成一家名为“”的咖啡微舍。老板娘姚宁介绍,老宅有300多年,在设计时保留了徽州古建筑风格,在此基础上加入了一些现代元素,用于经营咖啡和休闲住宿,5月20日对外试营业。

合理有序地对古民居、古建筑保护,拓展和丰富新的业态,使这些积淀了徽文化神韵和灵魂的古建筑,完美地与现代商业文明结合在一起。

黎阳印象”运营总监项志国说,整个街区主要做美食、徽文化体验等业态,通过多种休闲业态的组合,希望通过延长夜生活把客人留下来,让游客体验到与其他地方不一样的东西。

同样的一个午后微雨中,距黄山市区60公里外的黟县秀里影视村,一大群江浙游客正好奇地游览。如果说黎阳老街是徽州古民居的多元化开发,那么,投资1亿元建设的秀里影视村就是对古民居文化产业的升级。据了解,影视村既能拍戏又能当场景,还能让游客休闲体验。这里所有古建筑、古场景,大到一栋房子,小到一个窗格、一个横梁或者一块砖瓦,都是通过零散的异地搬迁的方式重新整合起来的。

参与秀里影视村投资的国内著名制片人张震燕对徽州古民居保护有着更深层次的理解。他认为,保护需要利用来支撑,利用更需要传承徽文化,让徽州古民居有灵魂、活起来。

黄山市实施“百村千幢”古民居保护利用工程五年来,共投入资金60亿元,实施了101个古村落、1325幢古民居的保护利用,打造新型业态19类964处,建成了湖边古村落、秀里影视村等集中保护地13处。

今年,黄山市又实施“百村千幢”工程“升级版”——徽州古建筑保护工程,横向扩展、纵向延伸,将古建筑保护范围拓展到古城、古镇、古街、古桥等10多个方面,通过实地摸底调查,逐一造册建档,实行挂牌保护、分级包保、分类利用。

对徽州古建筑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实现更好保护,不仅传承了徽州文化、提升了城市魅力,也壮大了旅游经济、繁荣了文化产业、促进了农村发展。今年前4个月,黄山市共接待游客1092.85万人次,同比增长11.7%。

六安市叶集区平岗街道文明实践活动纪实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安在线
滁州获批安徽历史文化名城
日前,滁州市获省政府批复,文化厅
严防纪律处分决定“打白条”
为切实维护纪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文化厅
安徽两会代表、委员热议文化旅游工作
(本报驻安徽记者  郜  磊)日前,文化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