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茬限高”的意义你永远不懂《华商报》
04.06.2014 18:21
本文来源: 农业机械化信息
为禁烧秸秆而对麦茬限高10厘米,安徽太和县的这一举措日前在网上引发争议:因为限高增加了农机收割的成本,导致很多收割机离开,并引起种植户的担心,不少网友则批评麦茬限高系“拍脑袋的决定”。对此,当地回应,将会以补贴的形式降低农民的成本。(6月3日《南方都市报》)
每到农忙时节,弥漫开来的秸秆焚烧带来的环境污染,可谓是“难言的痛”。“抬头不见天,低头不透气”,这种天气的痛和苦,大家自有切身体会。面对屡禁不止的秸秆焚烧现象,舆论给予了各种谴责和期待,而政府也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财力,每到这个时候,对于基层公职人员来说,简直就是一场战争。 单纯防是很难防得住的。秸秆焚烧的新问题,对应着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改善。当炊烟成为一种乡愁,农民用上电器之后,也就意味着秸秆的出路成了问题。现在解决秸秆出路问题,主要的思路是回收利用,可无论是秸秆发电,还是生物制浆,抑或作为生物饲料,都碰到成本、技术、消化量等难题。就当前现实来看,最实用最广泛的还是秸秆还田,也就是把秸秆打碎后直接或堆积腐熟后施入土壤。 可秸秆还田受到秸秆高度的影响,秸秆超过10厘米很难直接还田。这也是“麦茬限高”的意义所在。当然,我们并不否认太和的某些细节值得探讨。比如说资金补贴,补贴到底是应该给购买收割机、粉碎器、打捆机等器械的农户,还是直接发给种植户?补贴标准能否再提高一点?这都值得商榷,但简单地否定实不可取。而且,“麦茬限高”是否真的“一亩地最少要涨个60块钱到70块钱”,恐怕也是一家之言。比如我所在的江苏省,早就推广了“麦茬限高”,增加的成本绝对没有这么高。对此应该有一个客观的总体的评价。 “麦茬限高”的意义你永远不懂。可以对其提出细节要求,但不应该全盘否定。种种非议,折射出“陌生与偏见”。具体表现为,说起来人人关心农村,可很多人其实并不了解农村,包括那些出身农村的人,由于离地日久,也不懂农村不识农情。在我看来,这种“陌生与偏见”,也是社会进步的一个大敌。(作者:毛建国)信息来源:《华商报》2014-6-4
本文来源: 农业机械化信息
04.06.2014 18:21
故
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