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田里的守望者

16.09.2020  08:43

他,是“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全国模范教师”,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优秀支教教师”、安徽省“优秀援疆教师”、“安徽省最美教师”,更是孩子们心中最喜欢的老师、家长心中低调的“名师”、同事心中的“宝藏老师”。

   

  孙老师在主持主题班会。(资料图片) 

  20年来,他用心守护着农村教育这块青青麦田,悉心呵护“小麦穗”的成长。他,就是“麦田里的守望者”——埇桥区汴河中心小学教师孙浩。

  春风化雨润心田:“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更愿意留在农村!”

   汴水悠悠,情意绵绵,载着孙浩对家乡深沉的爱。  

  2000年,刚从师范学校毕业的孙浩选择回到自己的家乡。有很多人不理解,可孙浩早已下定决心:“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更愿意留在农村!”就这样,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孙浩却默默坚守了20年。

  刚毕业就来到村小,面对低矮的瓦房、陈旧的课桌、斑驳的黑板,以及无人照顾的留守儿童,孙浩的心里五味杂陈。他想和这些孩子们成为朋友,用自己的知识改变他们的命运。

  冬天的乡下格外冷,没了父母的照顾,许多孩子的小手小脸经常被冻得又红又肿,像吹了气的皮球,更严重的,双手、脸蛋、耳朵都生了冻疮,裂出一道道血口子久久不能愈合。孙浩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弄来温水给孩子们泡泡手焐焐脸,到城里买来冻疮膏一遍遍给孩子们涂在手上脸上;他还在教室弄来煤球炉,和孩子们围在一起取暖,既暖了孩子的身,更暖了孩子的心。

  乡村教师,有时不仅是“教师”,更是“兄长”。那时,孙浩所带的班级,有一对兄妹,衣服似乎很久没有洗过,头发也蓬松打结,一脸的茫然与无助。原来,兄妹俩的父母都在外地打工,常年不回家,亲戚偶尔送来一些米面,全靠兄妹俩互相照顾。得知这一情况后,孙浩从此便把这对兄妹当成自己的弟弟妹妹来照顾,带他们到集镇上洗澡、理发,周末还经常带他们回家吃饭。一天,孙浩正在上课,有个中年妇女背着个蛇皮口袋朝教室走来,那对兄妹冲出教室跑向她。教室里的孩子们趴在窗户上眼巴巴看着,眼里噙着泪。

  为了缓解孩子们对父母的相思之苦,孙浩便在教室的一面墙上专门开辟一个栏目,张贴上孩子们的全家福照片,很多孩子的全家福都是几张小照片剪拼在一起的。孙浩随身总带个小本本,本上密密麻麻记录着每个家长的联系方式。他的手机常年24小时不关机,只要孩子们有需要、家长们有要求,无论在哪里,无论在做什么,孙浩都会第一时间回复。

  孙浩为孩子们默默奉献,孩子们心中也总想着孙浩。许多学生常常把自家的花生、青菜带来给他,口口声声都是“俺孙老师”。

   戈壁滩上展芳华:“援疆支教,青春无悔!”  

  2012年8月,秋季新学期伊始,孙浩响应援疆支教号召,来到了祖国西部边陲——新疆皮山县,开始了一段不平凡的支教之旅。

  从皖北平原来到广袤戈壁,让初来乍到的孙浩一时难以适应。面对不同的生活习惯,严酷的生活环境,紧张的教学工作,孙浩没有退缩,他深知援疆教师代表的是安徽形象、宿州形象!唯有只争朝夕、努力工作,用奋斗和奉献,才能在新疆大地谱写新时代的“出塞曲”。

  这时正好赶上皮山县第一届优质课大奖赛,皮山县教育局邀请孙浩担任评委工作,并上一节全县示范课。孙浩以此为突破口手把手教当地老师制作课件,开展师徒同备一节课、同上一节课、同反思一节课活动,在实践对比中让当地老师得到历练。

  为了不耽误毕业班的课程,他每天按时上完4节课,晚上一边准备自己的示范课,一边帮助结对子的老师修改教案、课件,连续半个多月,他每天只睡3个多小时。经过不懈努力,他帮扶的一名老师最终荣获一等奖。在孙浩的带动下,该校教师的教学研讨意识整体提高,学校成长起一支“不走”的教研队伍。

  孙浩明白,援疆支教有别于其他工作,在向维吾尔族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要积极起到促进民族融合、增进民族友谊的作用。孙浩沉下身、静下心,课前主动走进学生中间分析学情,课上放慢语速反复讲析,课后帮助少数民族学生巧学汉语,努力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发展、进步。孙浩还充分利用课间、课外活动等时间,与学生们打成一片,用表扬和鼓励引导孩子们积极进取、刻苦学习,努力让学生们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当维吾尔族学生把用维吾尔族文字写满孙浩名字的笔记本送给孙浩时,那一刻,孙浩内心,感到无比踏实和满足。

  援疆一年,孙浩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先后被评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优秀支教教师”、安徽省“优秀援疆教师”。

   坚守一线当先锋:“我是党员,我先上!”  

  今年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扰乱了社会正常秩序。商场停业、工厂停产、学校停课,但学生不能停学。为保证正常教学秩序,急需一批优秀教师进行录课,为学生们提供精品“空中课堂”。

  面对录制线上教学视频资源这项任务,大家心里都没有底。谁来录制第一节课呢?“我是党员,我先上。”孙浩主动请缨,开启了为期两个月的录课模式。经过两天一夜的摸索,孙浩完成了第一版的视频资源。可细细品味这节课,孙浩不住地摇头:这种视频课,能吸引屏幕前的小学生老老实实坐在那里听20分钟吗?

  夜深人静,孙浩躺在床上翻来覆去、无法入眠,他昏昏沉沉的头脑却在不停运转。翻身下床,他赶紧把想法记录下来,重新确立了让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教学设想。直到凌晨才基本完成课件资料,足足8页纸,9000多字……

  为了给孩子们呈现精致的“空中课堂”,孙浩通过录制学生操作的视频代替课件单调枯燥的演示。需要学生发言的地方、展示作业时,孙浩便录制孩子们的声音、安排孩子们认真工整书写,拍成图片插入课件。为了达到更好的录课效果,一句话、一个神态,孙浩都反复琢磨,边修改边录制,20分钟的网课视频,孙浩整整录了8个小时,直到凌晨一点多才录制完成。

  此时,宽阔的街道上空寂静无声,孙浩一路飞奔到家。回到家后,他又马不停蹄地开始剪辑视频,一句一句地听,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剪辑,直到天亮才完成。

  视频播放当天,孙浩收到了许多同行和学生们的“点赞”。第一次录制成功后,他一边继续录制视频资源,一边帮助本区其他教师,从教学设计到制作课件,再到视频录制,孙浩全程参与其中。两个月时间里,孙浩录制的网课,让学生居家学习也能够“坐得住、听得进、学得好”。

  秋风微拂,又是一个新学期。又一茬“小麦穗”们踏进了课堂,迎接教育的滋养。孙浩也如往常一样在课堂上为孩子们倾心授课,孜孜不倦地守望着教育这块希望的田野,守护着这个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记者 权静 谢文东)

[ 编辑:代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