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高考改革:安徽考生上名校机会将更多

05.09.2014  13:17

  安徽考生上名校机会将更多

  >>>新规

  自2007年以来,国家采取多项措施努力缩小区域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差距。2013年全国高考平均录取率为76%,最低省份录取率达到70%,两者的差距由2007年的17个百分点缩小至6个百分点。这次改革将进一步提高中西部地区和人口大省高考录取率,在东部地区高校安排专门招生名额面向中西部地区招生,同时部属高校要严格控制属地招生比例。力争到2017年,录取率最低省份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缩小至4个百分点以内。

  >>>解读

  近年来,我省的整体录取率要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以今年为例,2014年我省高考录取率达到84.4%,比去年提高了2.1个百分点。但是如果只论本科阶段,尤其是一本批次的录取率,我省只处于全国中等水平。今年我省的本科录取率为41.1%,而江苏今年的本科录取率为58.5%,北京的本科录取率甚至高达66.6%。

  “高校的属地招生照顾原则,让好的大学资源都集中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的考生手中。”安徽省教育招生考试院政策研究处处长胡雨生告诉记者,很多名牌高校会和其学校所在的市签署协议,当地政府给予支持,招生上学校倾斜得也很厉害。所以同样考北京大学,安徽的考生和北京考生考取的难度天差地别。

  此次出台的方案规定,将严格控制属地招生比例,名校的计划可以更多地分配到其他省份,缓解这种招生不公平。

  今后我省学生上211等名校的机会将会更多,本科录取率将会上升。

   明年是否加入全国统考还未知

  >>>新规

  2015年起增加使用全国统一命题试卷的省份。改进评分方式,加强评卷管理,完善成绩报告。加强国家教育考试机构、国家题库和外语能力测评体系建设。

  >>>解读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虽然明年要增加统考省份,但是安徽是否会参加还是未知数。据了解,2005年的高考,安徽省首次实现了英语单科的自主命题。2009年新课改后的首次高考,我省实现了所有科目的自主命题。

  加分政策瘦身涉及数百人

  >>>新规

  我国从上世纪50年代起就实行考试加分政策,一类是补偿性的,一类是鼓励性的。但在实施过程中,出现加分项目过多、分值过大特别是资格造假等问题。这次改革主要采取3项措施。一是大幅减少、严格控制考试加分项目,2015年起取消体育、艺术等特长生加分项目。确有必要保留的加分项目,应合理设置加分分值。二是地方性高考加分项目由省级人民政府确定并报教育部备案,原则上只适用于本省(区、市)所属高校在本省(区、市)招生。三是加强考生加分资格审核,严格认定程序,做好公开公示,强化监督管理。2014年底,教育部将出台进一步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的意见。

  >>>解读

  近十年来,我省已经对高考加分进行过两次大幅度瘦身,其间还有过几次微调。2010年,我省出台规定,省级优秀学生将不再享有高考加分投档政策,并且不再享有免试保送高校资格。第二次的重大调整是2012年出台针对2014年毕业生的加分政策,不但取消了省级奥赛的加分资格,同时保送生的门槛大大提高,除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信息学五学科外,其他科类国家级奖项也不再享受加分待遇。

  即将实施的安徽高考改革还将继续瘦身加分项目,体育、艺术特长生加分将取消,这其中我省涉及的学生就有数百人。以2014年为例,今年高考体育运动类全省加分考生就有113人。

  重点高校定向招“贫困生”

  教育部负责人称,由于城乡基础教育水平存在差距等多种因素,农村学生考上重点高校的比例相对较低。今后将继续实施国家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由重点高校面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这项计划2012年开始实施,当年安排1万名,2013年扩大到3万名,2014年扩大到5万名,覆盖22个省(区、市)

  的832个贫困县。部属高校、省属重点高校还要安排一定比例名额,专门招收边远、贫困、民族地区优秀农村学生。力争到2017年使贫困地区农村学生进入重点高校人数明显增加,并形成保障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的长效机制。据新华社电

  建立学生综合素质档案

  教育部负责人称,这次改革的重点是更好地规范评价的内容、程序,确保内容客观真实、程序公开公正。一是建立规范的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客观记录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突出表现,注重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主要包括学生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兴趣特长、社会实践等内容。二是严格程序,强化监督,确保公开透明,保证内容真实准确。三是各省(区、市)

  制定综合素质评价基本要求,学校组织实施。2014年,教育部将出台规范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指导意见。据新华社电

  学业水平考试一年两考

  教育部负责人称,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是检验学生学习程度、避免严重偏科的一项制度设计,是学生毕业和升学的重要依据。今后学业水平考试范围覆盖国家规定的所有学习科目,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按国家课程标准和考试要求统一组织实施。各地要合理安排课程进度和考试时间,创造条件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同一科目参加两次考试的机会。2014年,教育部将出台完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指导意见。

  据新华社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