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敞开大门”,能否行得通?

14.11.2014  12:00

   有多少高校响应新政?

  ——试点早已开始但开放步伐缓慢

  对于普通居民来说,高校藏书丰富的图书馆、设备齐全的实验室,是他们可望而不可即的地方,只有本校师生和教职工才能使用。为进一步发挥高校这些教学、科研资源的作用,省教育厅出台的文件规定,高校的图书馆、体育场馆、标本馆、博物馆、重点研究基地、信息资源等都在向社会开放的范围之内。但是具体哪些资源、什么时间、什么程序和什么形式来实现对外开放,省教育厅并没有给出细则。对此,省教育厅高教处处长储常连表示:“细则主要由学校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结合自己的定位逐步有序对外开放。 ”

  据记者调查,上述文件出台前,我省已有一些高校先行试点,向社会开放图书馆、体育场馆等场所。如:安徽师范大学的博物馆、池州学院的图书馆、合肥学院和铜陵学院的体育馆,在不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的时间段里,都向社会开放。一些高校体育馆图书馆已经实现学校和当地政府共建共享。 “我们学校的体育馆,建于合肥市主办第四届全国体育大会时,由合肥市财政投入建设,当时作为比赛场馆,比赛结束后就交给学校,供学生和市民共同使用。”合肥学院宣传部王老师告诉记者。

  今年8月,省教育厅下发《关于推进高等学校教育科研资源有序开放的意见》,鼓励高校对此积极探索,先行先试,并明确可根据实际成本收取适当费用。今后,高校教育科研资源向社会的开放情况,将被列入检查内容,并作为高水平大学建设考核的内容指标之一。几个月过去了,全省全面开放的高校还只是少数,而且在已开放的项目中多为体育类场馆,像图书馆、科研基地等场所开放的并不多。

   资源开放的难度有多大?

  ——安全和人手不足等都是无形门槛

  在省内高校图书馆中藏书量首屈一指的安徽大学,去年就计划将图书馆向社会开放。但据安徽大学图书馆馆长储节旺介绍,这个计划最终因为人手不够而作罢。 “这也是一个比较现实的问题,安大也有三四万学生,每天都会有大量的读者到图书馆来,毕竟要抽一部分人,分一部分精力出来。所以最后没能落实这件事。 ”储馆长说。

  其实,计划搁浅并不仅仅因为缺少人手。一旦向社会开放高校图书馆,如何协调处理好校内和校外的关系、学生需求和社会公众需求的关系等等,都将成为高校方面必须面对的问题。 “一方面要尽可能地不影响本校师生员工,另一方面要保证图书安全问题,这对高校的校园管理、图书馆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我们必须慎重地考虑。 ”

  而对于习惯在图书馆看书、自习的学生们来说,座位会不会被占,私人物品会不会不安全,这些也都是学校师生担心的问题。安徽大学大三学生小吴说:“因为图书馆里面有自习室,我们经常在自习室上自习,里面会放一些我们学生的书籍和一些用品。平时在午休或一些时间我们就不会带走。校外人员进图书馆借书的话,我们不知道能否保证图书馆里面的安全。 ”

  实验室、体育馆开放也存在着类似的问题。而社会公众对高校开放教学、科研资源的愿望也很迫切。合肥市民王女士告诉记者,自己家就住在安大附近,如果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的话,那就太方便了。如何协调好双方的意愿与需求?这考验着高教主管部门和高校的管理智慧。

   有序开放的关键在哪里?

  ——高校应主动树立服务公众的意识

  高校资源对外开放是未来社会发展的趋势,在国外,高校资源惠及公众早已先行一步。

  省教育厅高教处处长储常连认为,高校资源对外开放,并不仅仅是高校主管部门和高校管理者的事情,它既需要高校管理者的付出,更需要全社会的全力支持。作为高校管理者,必须树立主动服务社会公众的意识,在满足本校师生需求的基础上,实行积极有效的管理,主动对外开放。当然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需要因校制宜,结合具体的校情社情,制定开放措施。一些学校试点中的成功经验可以拿来推广,比如对校外人员实行逢周末双休、节假日开放;或者错峰借阅,并通过办理出入证的方式管理校内流动人口,这样校内校外的需求都能兼顾。

  也有市民建议,各高校图书馆都有很多电子资源,图书馆可以通过开放电子资源共享的途径,满足社会人员需求。另一方面,作为公民也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素养,诚信为本,严格遵守高校图书馆里的各项制度,爱惜公共资源。这样高校的大门才会常打开,真正造福于社会。据了解,省教育厅高教处正在积极收集全省各校的实施细则,准备收齐后找专家论证,通过后正式向社会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