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3号线“潜龙腾空”将上高架:高架4个站点各不同

21.04.2016  12:12

轨道交通3号线各大站点施工如火如荼,最北端的四大高架站点离开建也渐行渐近,有望在下半年动工。3号线如何从地下“潜龙腾空”跑上高架,能不能有效控制噪音不扰民?高架站点和地下站点有啥区别?

关注一

为啥不在地下铺设

与在建的1号线和2号线的最大区别在于,3号线北段将首上高架,沿途设有4座高架站点,分别是学林路站、职教路站、大众路站、相城路站。

据了解,3号线高架段经过的区域主要为职教基地与高职校区,沿线以上班、居住、上学出行为主,有能源技术学院、职教基地、铁路技术工程学校等客流集散点。而轨道交通高架下面是道路,目前道路已经建好了一部分,还有一部分也规划要建。为此,综合考虑,高架线路更适合这块人口较分散区域。

市城建部门透露,轨道交通高架段有点类似于建高架桥。地下站一般需要2至3年,而高架站点开挖土方工作量相对较轻,施工中对市民出行影响也较低,耗时一般不超过一年半。此外,高架段是露天的,不需要照明、空调和通风设备,运营成本也会更低一些。

关注二

高架4个站点啥模样?

记者了解到,几大高架站点未来有所区别。根据最近的招投标文件,学林路站、职教路站、大众路站是高架三层侧式、桥建合一,即:三大站点的区间桥梁与车站站房合修;而相城路站高架是二层侧式、桥建分离,即区间桥梁与车站站房会完全分开。

根据国内一线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经验,桥建合一的高架站点是比较新颖的“轨道—站房一体化”模式,一般是轨道桥梁直接放在伸入地面的桥墩上,而轨道桥的下方可以设置出站广场、出租车站等。三层站点常见的布局是首层为架空层,二层为站厅层、管理和设备用房,三层为站台层和轨行区,站台上覆盖钢结构风雨棚。

至于桥建分离的高架站点,则是更为传统的轨道交通车站结构体系,也就是站房和轨道互不影响,分开建设,这种结构设计更简单一些,施工难度也更小,站点只要做两层就够用,确保乘客在高架上的出站离开和进站坐车需求,不过此类站点对于用地的范围要求会更苛刻,必须因地制宜。

关注三

列车运行时沿途降噪有预案

由于3号线在新站区学林路、职教路后都是高架,噪音会不会比较大?

地铁运行时不可避免地会带来一定的噪音和振动,为了减少噪音对周边居民生活的影响,合肥在3号线高架段全线轨道都将敷设轨道减振垫,噪音和震动相比普通轨道能减少一大半。同时,还会采取高声屏障、半封闭声屏障和隔声窗等降噪措施。像梦溪小镇距离轨道线路62米,该段线路两侧采用半封闭声屏障,轨道采用减振扣件等降噪措施,满足相关环评标准要求。

此外,在3号线的高架段两侧中央绿化隔离带,也有望种植大量常绿树种,使其成为天然的声屏障和景观带。

原标题:3号线“潜龙腾空”将上高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