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高新区发挥战略支点作用 打造区域经济发展“升级版”

20.06.2014  13:32

高新区是区域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和“加速器”。在全国、全省宏观经济下行、实体经济困难增大的形势下,湖北全省高新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逆势上扬,成为湖北发展转方式、调结构的排头兵,为打造区域经济发展“升级版”发挥了科技支撑作用。

一是高新区经济社会发展“逆势上扬”,成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头羊。据统计,2013年全省23家高新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分别完成 15500.61亿元、4590.8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3.55、20.29个百分点,其中: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完成1847.89亿元,增长35.65百分点。高新区主要指标均保持在20%以上的增幅,明显高于全省工业的平均增长速度。特别是东湖、襄阳、宜昌、孝感、荆门5个国家高新区的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十分突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占全省高新区工业总产值的59.29%,成为全省发展最快、最活跃的区域。IBM、法国阳狮、荷兰飞利浦等世界500强企业落户东湖、襄阳高新区,襄阳、宜昌、荆门等国家级高新区投资10亿以上项目保持增长,汉川、随州、仙桃、天门、葛店、大冶、钟祥等高新区投资亿元以上项目及亿元以上在建项目均保持较好增长水平,为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进一步增强了园区的发展后劲。

二是高新区体系建设逐步完善,错位发展格局逐步显现。“一主两副”示范引领带动作用明显,东湖自主创新示范区的辐射效应明显,“中国光谷”品牌效应不断放大,与周边城市开展产业协作,有效推动了当地产业结构升级。襄阳、宜昌高新区扎实推进建设创新型特色园区建设,成为带动省域副中心城市及周边区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龙头。荆门高新区正式获批国家级高新区,我省国家级高新区数量增加到5家。随州等地积极开展国家高新区创建工作。十堰西城、湖北京山2家高新区获批省级高新区,全省省级以上高新区总数已达到23家。黄石、十堰、荆门、葛店、黄冈等高新区着力培育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突出产业特色,扩大产业规模,提升创新能力,形成了各具特色、错位发展的产业布局。

三是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不断完善,高新区发展竞进提质。以宜昌、襄阳、孝感三个国家高新区特色园区建设为引领,全省高新区根据区域创新优势和产业基础,围绕重点高新技术产业链开展招商引资,发展特色产业集群和创新集群。2013年,全省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取得显著成效,高新技术企业总量达到2200家,局中部第二,高企总产值占到全省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的90%。大力实施“科技企业创业与培育工程”,引导全省仪器、平台、人才、技术、资金等各类创新资源向科技企业孵化器聚集,服务科技创业。东湖高新区国家级创新平台达到208家,省级创新平台达到258家,国家级联盟数量达到8家,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开放型区域创新网络体系。东湖高新区出台《“黄金十条”实施导则》,在教师创业支持力度、创业个人收益等方面有较大突破,襄阳高新区制订《关于加快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宜昌高新区出台了《关于加快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实施办法》,孝感高新区出台了《关于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高新区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引领人才、资本等创新要素向高新区聚集,切实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