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楷模”高思杰——标注新闻战线的“精神海拔”

25.12.2015  04:32

高思杰在一线采访。

  高思杰的爱岗敬业和大爱情怀在社会上产生热烈反响,他的先进事迹感动了无数人,他的故事背后又有怎样的成长经历——

  品读高思杰

   老师眼中——

  “他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头”

  高明是高思杰初中的数学老师。 “很小的时候,他有点蔫淘,成天在田野里跑来跑去。上初二时,他突然开窍了,学习非常刻苦。 ”高明回忆说。

  在那个贫困的年代,考学是农村孩子的“独木桥”。考学意味着转户口,意味着吃商品粮,意味着鱼跃龙门。可年幼的高思杰沉浸在玩耍中,心思并不在学习上。夏天,高思杰和村里小伙伴成群结队去摸鱼捞虾;到秋天,又在田埂上四处点野火;到冬天,在雪地里捉野兔捕麻雀……

  上初一时,高思杰患上鼻窦炎,引发偏头疼。休学在家时,他陪母亲去地里给庄稼除草,终于鼓起勇气跟母亲说出了埋藏在心里很久的想法:“娘,我不想上学了,跟您一起下地干活,多种粮食让哥姐吃饱饭。 ”没想到母亲气得直掉泪。那一刻,小小的高思杰,懂得了母亲对他的希望。

  回到家,他放下锄头,拿起课本。 “不能让俺娘再为我流泪。 ”高思杰说。全家兄妹七人,守着几亩薄地,年年都要跑“水灾”,日子过得很艰难。

  “无论是学习,还是干事业,他都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头。晚上吃不饱,他都要看书学习到深夜。 ”高明说。正在长身体的高思杰一顿饭能吃五个馒头,但他只吃两个,一到晚上肚子就饿得慌。但他坚持专心学习,总是全校睡得最晚、起得最早的学生。

  不仅学习刻苦,高思杰还会用巧劲儿。他摸索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合理分配学习时间,把“难啃”的知识放在学习效果最好的时段。初三时,他的各科成绩非常优秀,当年就以高分考取了阜南师范。

  其实,当时他的分数远远超过了阜阳一中的分数线。读中专每月有16元补助,为了减轻家里负担,他放弃了大学梦。 “只要肯上进,不服输,无论走哪条路都会有出息。 ”高思杰说。

   母亲眼中——

  “他始终一副温暖的笑容”

  今年80多岁的母亲,一直很疼爱家里排行最小的高思杰,也一直跟高思杰生活在一起。

  “思杰是个心细的孩子,话不多,但孝顺懂事。 ”她告诉记者,思杰知道她爱惜食物,所以每次给她买水果都会“定量”,两三个苹果、两三个橘子、十多个大枣、一小串葡萄。这样既能让她吃得好,又不会成为负担。

  2009年,母亲做了直肠癌手术,出院回家后,身体比较虚弱。那段时间,高思杰做完稿子就往家跑,千方百计抽出时间多陪母亲。有一次他给母亲做饭时,站在厨房门边的母亲突然说:“我难道真的没用了吗? ”高思杰的眼睛当时就模糊了。他明白母亲的心思,母亲多想赶紧好起来,不给儿子添负担,还能帮儿子搭把手。

  从那以后,高思杰与家人商量,做饭时“需要”母亲帮着摘摘菜洗洗菜,要让母亲感到自己能干,孩子们生活离不开她。 “我生过好几次大病,医生说应该把我的碗筷单独放,但思杰就是坚持把碗筷放在一起。 ”

  去年底,女儿高雨桐生病、去世,高思杰难掩心中悲痛,但他只要见到母亲,都要给母亲一副温暖的笑容,不让母亲担心。在那段最艰难的日子里,他一遍一遍告诫自己:“我不能有事,我一定要撑下去,年迈的母亲、岳父岳母还等着我照顾呢。 ”

   妻子眼中——

  “他像陀螺一样飞速旋转”

  1997年,高思杰在阜阳师范学院进修本科学历时,对班上的女同学刘海燕一见倾心。 “她是城里姑娘,又是公务员,同学说我们不般配,但我就是挺喜欢她的。 ”高思杰不好意思地说。

  在刘海燕看来,高思杰不善言辞,但是对人很真诚。 “他总是默默地在我身边,从来不跟我发火。我觉得很安心,心里会有一种家的感觉。 ”刘海燕第一次到高思杰老家去,中午吃饭时,高思杰特意为她盛了一大碗红芋。 “我以前说过我爱吃红芋,他就记下了,还跟我说吃红芋管够,说我这个媳妇真好养。 ”刘海燕笑着说。

  本科毕业后,高思杰和刘海燕在租来的房子里结婚了。婚后不久,刘海燕就被派到乡镇去挂职,这一挂职就是三年。“当时思杰很想要个孩子,但是他跟我说,等我回到市里,再考虑生孩子的事情。 ”刘海燕说。

  两地分居的日子里,高思杰几乎把所有时间都用在了工作和学习上。他每天马不停蹄地从一个新闻现场赶到另一个新闻现场。 “非典”病房、抗洪现场、春运火车站、走基层的路上,高思杰像陀螺一样飞速旋转。

  “他那么拼命工作,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我们这个家,为了老母亲能早一点进城和我们住一起,也为了我能够生活得更好一些。 ”刘海燕说。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他们的日子过得很温馨。

  每天早上,高思杰趁妻子还在睡觉,就麻利地做好早餐。虽然都是家常饭菜,但他总能让妻子一起床就能吃上热乎乎的早餐。 “结婚纪念日、我的生日等日子,他根本记不住,有时他会忽然想起来,可是都过去几十天了。 ”刘海燕笑着说。

   同事眼中——

  “他在危急关头能豁出去”

  “思杰是那种平时工作能看出来、关键时刻能站出来、危急关头能豁出去的记者。他把记者职业看作是最神圣、最干净的职业,他是那种有底线、有原则、不言苦,出去采访让你特别放心的记者。 ”张洪与高思杰同事8年,在他眼中,高思杰对工作的热爱超乎常人想像。

  今年7月,王家坝迎来淮河洪峰,高思杰又是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他穿着一双拖鞋,右脚上还套了个塑料袋,原来他刚做完甲沟炎手术,脚趾上还缠着厚厚的纱布。为了不耽误发稿,又防止伤口沾水发炎,他就这样穿着拖鞋,一瘸一拐来到新闻现场。

  张哲是阜阳广播电视台记者,她眼中的高思杰是一个刚正不阿的人。有一年,某乡镇生猪收购经纪人,收购了10多户农民的生猪,就是不给钱。高思杰知道后,拎起摄像机,直奔那个乡镇采访。那个经纪人百般阻挠,并托熟人给高思杰送钱,希望封住他的口,遭到严词拒绝后,还扬言要报复。

  高思杰听后微微一笑,依然播出了这篇曝光稿件,并且进行了追踪报道,最终为农民讨回生猪款。 “正是这种肩扛公平、笔写正义的职业操守,让思杰挡住了诱惑、耐住了清贫、挑起了使命。他为我们记者树立了榜样。 ”同事们说。

  同事高韪说,高思杰干起工作风风火火,帮助他人从不犹豫。 2009年4月,他把刚领回的“首届安徽省道德模范”奖金5000元,第一时间捐献给阜阳特殊教育学校。为艾滋病孤儿捐款,为白血病孩子募捐,为弃婴寻找更好的出路……高思杰用镜头为困难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