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市文化委扎实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建设

03.12.2014  18:07

  近年来,马鞍山市文化委按照全域马鞍山的理念,注重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坚持区域协调发展、城乡一体发展和群体均衡发展。生活在市区的居民,除了能去市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大剧院这些“高大上”的地方享受高雅文化的熏陶,也可以在社区、在街头寻找到各种公共文化空间。

我们都是安置户,没想到社区经常组织我们唱唱跳跳,还教我们在电脑上学习。”马鞍山市雨山区佳山乡金福社区的居民夏本香说。该社区电子阅览室配置了11台电脑,供居民上网学习。夏本香说,每周一、三、五上午,她都会和舞蹈队的姐妹们来到这里,打开电脑,搜索舞蹈教学视频,边看边记,下午再到社区的活动室里排练。有了电子阅览室,居民不仅能上网学跳舞,他们通过电子阅览室,还学做菜、学种花、学针线活等。

不仅在城市,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触角也延伸至各个角落。段本兰是和县乌江文化站腰鼓队的一员。说到文化活动,她赞不绝口:“文化站每年都组织腰鼓队到各个村演出,今年我们组织了好几场演出,晚上还经常放电影,大家都来看,很热闹。

无论是社区、还是乡镇,公益性文化场馆都是无障碍、零门槛进入,公共文化空间、设施、场地及所提供的基本服务项目也全部免费;除了提供免费辅导、演出、讲座、展览等常规性服务外,还全方位推出小型多样、灵活方便的专题性活动,让城乡群众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文化活动。

马鞍山市还通过各种措施,积极推动城乡联动,乡镇文化站与市级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等单位一起,促进城乡文化的互补、融合和发展。借助“江南之花”、周末大舞台等品牌活动带动和活跃农村歌咏、书法、朗诵、龙舟赛、民歌会、灯会等各种群众性文化活动;紧贴农村实际,广泛开展农村专场文艺演出,促进农村文化繁荣发展。以乡镇文化站为阵地,突出农民主体,进一步发展民俗表演、龙舟表演、戏剧、书画、健身等农村文艺团体,培育更多的农民文艺骨干,发挥文化能人、民间艺人的带头、示范、传承作用。深入挖掘农村特色资源,做到“一村一典型,一村一特色”。结合美好乡村建设,加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加大文化下乡力度,丰富农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目前,马鞍山市、县两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设置全覆盖,全市35个乡镇和13个街道综合文化站全部建成,站舍面积70%以上达500平方米以上;村(社区)文化设施全域覆盖,全市建有农家书屋517个,藏书均超过2000册;全市村(社区)文体活动室设置全覆盖,建设面积均超过100平方米。

六安市叶集区平岗街道文明实践活动纪实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安在线
滁州获批安徽历史文化名城
日前,滁州市获省政府批复,文化厅
严防纪律处分决定“打白条”
为切实维护纪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文化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