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以港兴市”加速度转型升级谱新篇

30.03.2016  11:47
摘要 每3分钟一件集装箱被卸下装上卡车,36小时内近20条驳船停靠港口,进出口标箱接近5000个,2016年开年以来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长了20%以上……这是天顺港繁忙景象的一瞥,同时也是马鞍山实施“以港兴市”战略以来港口经济加快发展的一个缩影。

   中安在线讯 据皖江在线报道, 每3分钟一件集装箱被卸下装上卡车,36小时内近20条驳船停靠港口,进出口标箱接近5000个,2016年开年以来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长了20%以上……这是天顺港繁忙景象的一瞥,同时也是马鞍山实施“以港兴市”战略以来港口经济加快发展的一个缩影。去年全市累计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9205万吨,同比增长13.6%,港口集装箱吞吐量18.5万标箱,同比增长61.6%,增幅居长三角24个港口城市第一。同时,全市累计完成进出口货物总量1568.9万吨,同比增长26.1%,稳居全省第一。近年来,全市聚焦“以港兴市”,港口建设加快推进,交通网络加速编织,临港产业持续发展,服务环境日益优化,对外开放不断深入,港口经济呈现快速增长势头。

  群策群力高位推进。国家作出加快长江经济带发展重大决策后,市委、市政府积极行动,抢抓机遇,提出实施“以港兴市”战略,努力把长江、港口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实现从“因钢立市”到“以港兴市”的战略转移。2015年初专门召开全市“以港兴市”动员大会,对推进“以港兴市”工作进行全面动员部署。市领导带队先后赴上海、舟山、深圳、重庆、合肥等地港口考察对接,推进交流合作。市政府印发了《马鞍山市推进“以港兴市”工作方案》,将34项阶段性目标任务纳入全市目标考核。市政协举办加快发展临港经济资政会,为“以港兴市”工作建言献策。市委宣传部、马鞍山日报社等部门共同策划了“中国名港行”特别报道,营造了浓厚的氛围。 “以港兴市”在马鞍山已形成共识,成为马鞍山转型升级的代名词,成为全市工作的重中之重。

  港航建设提速提质。去年以来,一大批重点港航项目建成或开工,马鞍山与港口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上演着“速度与激情”。慈湖综合码头主体工程、天顺港口集装箱新仓储区、芜申运河马鞍山段航道工程等一批重点工程建成交工,长江港口仓储物流园、长江马鞍山段江心洲航道整治工程加速推进,马钢、长江港口、万能达电厂等企业码头升级改造,码头靠泊能力由5000吨提升至2万吨,大大增强了马鞍山港口的核心竞争力。强化岸线资源保护,集中治理非法占用港口岸线设施,拆除港口重大违建38个,清理规范岸线场地56处。不断创新工作举措,在全国开创了港口岸线公开挂牌出让的先河,发出了全国首张“港口码头”产权证,不仅推进了港口资源的整合,也推进了港航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主体多元化。

  交通网络齐头并进。四通八达的集疏运体系是港口发展的重要保障, “铁水联运”、打通港口通道“最后一公里”对推进“以港兴市”具有积极作用。随着郑蒲港铁路开工建设,慈湖公铁大桥、九华路过江隧道等项目有序推进,马滁高速、205国道马鞍山段、206省道郑蒲港段等工程建成通车,巢无高速马鞍山段、226省道二期、367省道、驷马山干渠、姑溪河航道维护性疏浚等工程加速推进,马鞍山立体交通网络的“筋骨”正在渐渐成型,覆盖一江两岸、内联外畅的集疏运体系正在日益完善。

  临港产业蓄势崛起。 “以港兴市”离不开“筑巢引凤”。2015年马鞍山临港产业有了实质性进展,通过“内生外引”,马鞍山大力发展装备制造、电子信息、食品加工、临港物流等产业,共签约44个项目,总投资123.5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28个,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3个,新开工项目14个。目前,总投资5亿元的钢晨物流园已投入使用,总投资10亿元的盛通合运物流园项目一期3万平方米已封顶,总投资20亿元的御香苑冷链保税物流园正在加快建设。合肥—郑蒲港—太仓航线的开通,马鞍山天顺港与南京、宜宾等港口牵手结盟等,都有力拓展了港口的经济腹地,吸引外地货源来马中转。天顺港每月集装箱进出口装卸船舶密度已达70多艘,业已发展为皖江地区第二大集装箱港口。

  开放发展合作共赢。2015年9月5日,国务院批复同意马鞍山口岸郑蒲港对外扩大开放,马鞍山港成为我省第一个一江两岸同时对外扩大开放的国家一类水运口岸。通过积极争取,郑蒲港进口肉类指定口岸成功获批、进口粮食指定口岸获准筹建,马鞍山综合保税区申建有序推进。随着开放合作的不断深入,马鞍山市政府与舟山市政府签订了加快推动江海联运发展战略合作协议,两市组建跨区域合作联盟,在港口建设、货源组织、江海联运等领域建立长期合作的战略伙伴关系。与此同时,马鞍山海关深入推进无纸化通关、关检合作新模式、区域通关一体化等各项改革,以吸引更多的进出口企业就地报关直运,目前,无纸化通关比例达到100%。(记者张令琪)

来源: 中安在线     作者: 张令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