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路游击队”找工作有了“根据地”

16.03.2015  19:22

  宽敞明亮的彩钢棚内17个信息展板上写着密密麻麻的招工信息,数百名零工在双选区内和招工方谈价交流……这是日前在包河区凌大塘临工集散中心见到的一幕。这个于去年9月份试运行的全市首家公益性临工集散中心不仅有效解决了零工“站马路”的问题,也让求职者找工作步入正规化。

  家住大圩的农民工张克宝曾在南二环沿线“打游击”,50多岁的他每天早上骑着电动车来此寻找杂活。“我们干杂活的都没有固定目标,有时连续好几天都等不来一个活,天气恶劣时连一个遮风挡雨的地方都没有。”张克宝说。与他处境相似的,还有不少老家在阜阳、亳州、淮南等地来肥务工的流动人口。

  针对这一现象,去年以来,包河区积极探寻疏通管理渠道,通过前期调研摸排,在零工聚集较多的南二环与桐城路交口东南处就近消化,搭建彩钢棚,建成全市首家公益性临工集散中心——凌大塘临工集散中心,引导居民、包工方“退路进室”。

  该中心占地面积约2000平方米,分设双选交流服务区、泊车区和培训区,此外还配套早餐摊位和公厕等便民设施。中心建成后由区人社局进行监督管理和业务指导,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交由安徽巧渡人力资源管理有限公司具体运营。

  凌大塘临工集散中心投入使用后,张克宝等人成了第一批主动前来登记的零工,得到了不少派工机会。“在这里能歇歇脚,不少用人单位还会直接找上门,临工中心能帮助我们挑选合适岗位,感觉还是这里靠谱些。”张克宝笑着说。

  零工们不仅有了歇脚的地方,找工作也逐渐步入正规化。“我们建立了临工和用工单位两大电子信息系统,每一位进入中心的零工都需要带身份证填写实名制派工卡,用工单位则需要提供营业执照和身份信息,避免了一些虚假信息和欺诈行为。”安徽巧渡人力资源有限公司负责人宋凡介绍,截至目前已有1165名零工在该中心登记,现已无偿提供1500余个岗位,对接派工800余人次,同时还和华南城、文一房产等单位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下一步凌大塘临工集散中心还将集中举办一些现场招聘会和技能培训课程,并增设志愿维权岗,为零工们打造更加专业温馨的就业港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