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马戏之乡将建野生动物园 马戏人或能在家门口表演

29.07.2014  19:46
核心提示: 长期以来,宿州的马戏产业还是停留在农户散户经营的状态。目前在全国以“散跑”的形式经营马戏生意的农户们,虽然收入颇丰,但在这个号称马戏之乡的地方,看不到一场马戏表演,同时马戏团的后备力量不足,传统马戏的传承也成了问题。

每只小老虎在出生后一定时间内都要到相关部门进行登记。

早年马戏表演时经常需要用到的锣,至今保存完好。

在埇桥的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除了部分上规模的马戏经营者有固定场所外,600多只埇桥的老虎都会随着主人“跑场子”。长期以来,宿州的马戏产业还是停留在农户散户经营的状态。目前在全国以“散跑”的形式经营马戏生意的农户们,虽然收入颇丰,但在这个号称马戏之乡的地方,看不到一场马戏表演,同时马戏团的后备力量不足,传统马戏的传承也成了问题。对于“中国马戏之乡”这个称谓,埇桥的马戏人还是希望能够在家门口演上常年在外的马戏。

1

马戏之乡宿州埇桥只是老虎休息场所

走在宿州埇桥,记者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整个宿州市埇桥区内,看不到一家马戏表演团。而那些用于马戏演出的老虎、狮子等猛兽,要么因为没有了“场子”,躲在马戏经营户家中的笼舍里睡大觉,要么就在外地演出。

据宿州市唯一的国有马戏团团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李正丙说:“和过去几十年的状况相比,埇桥的表演团体条件还是发展进步的,灯光、音响这些硬件设施都比以前先进多了,场次也多。以前的篷车载着动物简单围个大棚就演出了,但现在这种表演形式已经不多见,大部分老虎都是在正规演出场所驻场表演,只是一个场地固定不固定的问题。”

尽管近几年埇桥马戏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埇桥马戏人的老家宿州,只是作为动物养殖和“岗前培训”的大本营。由于野生动物运输许可证办起来很是麻烦,办一个证审批往往需要一两个月左右的时间。因此埇桥马戏人除了过年的时节,基本上不会将在外的动物拉回老家。因此,很长一段时间,宿州埇桥区的虎舍里很少有休息的老虎。

如果不是一部分演出团体受到住建部2010年“禁演令”影响,而导致部分老虎回乡,每年这个时候,村子里的虎舍都会空空荡荡。但到了每年春节,濉河两岸的这两个乡,却是遍地虎啸。

2

马戏团体数量虽多但以散户经营为主

“别看埇桥经营的马戏生意人那么多,收入也颇为可观,但到目前为止还是散户经营,抵御风险能力特别差。”在采访中,李正丙告诉记者。

李正丙介绍,埇桥马戏以散户经营为主,同行之间基本上没有什么太多的联络。据李正丙的统计,整个埇桥区老虎的数量目前达到了600多只,演出团体有300多家。但是上规模、能在演出所在地有固定马戏场地的只有五六十家。“甚至有的团体还延续着大篷车的方式,牵只猴,拉只羊,开着一辆车,随便在外搭个大棚,也算上是一个埇桥马戏的演出团体。”

李正丙说,300多个马戏团体,每家每户都会繁育属于自己的动物,有老虎的经营户每户都会建设自己老虎的笼舍,不同村庄不同家族的马戏生意各成一个体系,联系不紧密。此外,从事马戏生意的人们,目前八成以上的从业者都是初中没有毕业,有些甚至不认识几个字。他们靠着多年来祖传的手艺吃饭。宿州埇桥的马戏行业入门门槛低,从业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导致了马戏节目相对来说较为粗糙,节目也很难有创新。

“不得不承认,近几年来埇桥马戏在外获得了长足发展。然而一旦和国外知名的马戏团相比,我们觉得还是落后很多。”李正丙告诉记者,世界上很多知名的马戏团,一个团的表演年收入都在几亿美金,但相比而言,大部分埇桥马戏团体一年的纯收入只在几十万元,多的只是上百万,很多人也只是小富即安。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