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善庐阳”绘就美丽合肥生态新画卷

05.06.2014  13:11

  “有山皆绿、是水皆清、四季花香、处处鸟鸣、空气清新”……以生态建设打造现代文明,已成为让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幸福生活的应有之义。近年来,庐阳区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要求与全省“首善之区”和辐射源战略定位,把生态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不断夯实“首善梦”的绿色底蕴,用产业转型升级的如椽大笔,描绘天更蓝、水更清、城更绿、乡更美的瑰丽画卷。

  天更蓝 打出防尘“组合拳”,换来一片洁净天

  “大气污染防治需要多措并举,综合施策,才能取得成效。”庐阳区相关负责人的话语掷地有声。按照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的思路,今年以来,庐阳区以建设领域扬尘治理、小锅炉专项整治、餐饮油烟治理和黄标车淘汰等为抓手,做好关停并转、节能降耗的“减法”,稳步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庐阳区每年有计划地安排一批企业开展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今年将对24家企业进行清洁生产审核;淘汰辖区内落后产能,严格落实环保准入制,今年已拒批16个污染项目。

  成果很快显现。截至目前,庐阳区已完成全区500多家较大餐饮企业油烟净化装置安装并建立运行维护台账;全区摸排并登记在册的“冒黑烟”小锅炉179台;全区列入淘汰任务的35台黄标车已淘汰。接二连三的实招,换来了城市上空清澈的蔚蓝,更顺应了百姓期待。

  水更清 “七大工程”强力推,引得一汪清水来

  2013年,市委市政府在全市推广实施“河长制”。列入庐阳区“河段长制”管理的河道是滁河干渠、董铺水库、大房郢水库和南淝河、四里河、板桥河。

  庐阳区把摸清家底、登记造册作为实施“河段长制”的基础工作,对每条河道的污染现状进行全面摸底调查,彻底查清了造成水质恶化的工业点源、农业面源、生活污染源分布状况。同时,将河道水体情况、淤积情况、污水排放情况、环境卫生状况等信息全面登记造册,为实施“一河一方略”建立了完备的基础资料。

  随后,一个全面的治水规划出炉:着力实施水质监测、水岸清理、污染源治理、水源地保护、市政管网建设、生态修复和美好乡村建设“七大工程”,标本兼治水环境。此外,严格保护董铺水库、大房郢水库“两大水缸”的水质安全,通过深入的保护和治理,翻开了人水和谐共生治水新的一页。

  城更绿 满城皆绿提品位,群众开门即见景

  把绿色留在身边,已成为百姓提高生活质量和享受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迫切现实需求。今年,庐阳区突出加强对“三线三边”的集中治理,持续推进园林绿化品质大提升,实现生态环境面貌大改善,不断提高城乡人民的幸福指数。

  续建海棠公园、紫桐公园,新建淮北路公园,3个公园合计新增绿化面积约8.78万平方米;新建阜阳北路高架沿线70多处节点绿化;打造2条道路精品绿化和5处节点游园……这一组组鲜活的数字,就是庐阳区增加绿量、打造精品、提升品位、完善功能的有力佐证。

  乡更美 美好乡村处处靓,“生态明珠”耀庐州

  位于董铺水库上游的三十岗乡,一度经济落后,基础设施建设较薄弱,发展举步维艰。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多年来,庐阳区委区政府一直在探索与追求。如今,庐阳区加速推进美好乡村建设,倾力打造合肥“最美后花园”,昔日落后的乡村今天已成为“大湖名城”的一颗璀璨“生态明珠”。

  按照结构调整、土地流转、生态旅游“三篇文章”一起做的思路,庐阳区围绕生态调结构、抓流转,推进农业转型升级,发展特色农林业和生态旅游,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目前,已先后流转土地3万余亩,引进农林企业70余家,实现农业投资3亿余元;涌现了崔岗村、柴冲村、风景村等一批无公害蔬菜瓜果种植特色村和经果林种植特色村。目前,三十岗乡森林覆盖率达43.78%,林木绿化率达7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