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仍将蔓延 化解需留出时间和空间

30.06.2014  11:28

  杭州的600多家民营企业联名上书,就银行收回联保贷款向浙江省政府紧急求助;山东长星集团破产重组引发企业联保联贷危机持续发酵。近来,联保贷款风险不仅在长三角地区有所暴露,并开始出现向其他地区蔓延的趋势。

  “风险还会进一步发酵。”交行金融研究中心许文兵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联保贷款的模式本身就存在问题,风险积累到现在,经济下行压力背景下必然要释放出来,不仅如此,联保贷款后续的操作模式也值得探讨。

   风险仍将持续发酵

  “目前,主要是中小型民营企业的联保联贷暴露出风险,并有可能继续发酵。”不过,许文兵认为,联保联贷风险还属区域性的金融风险,短时间内不会出现大面积的系统性金融风险。

  他分析,联保风险的蔓延未来可能逐渐向大型的民营企业扩展。“单纯联保的风险是有限的,毕竟联保业务的体量不是很大。相比之下,互保的风险可能更大,涉及的面也更广。”许文兵说,由于联保的交叉链条错综复杂,往往好多家企业之间都有交叉互保,因而一家企业的风险暴露可能影响多家企业的经营。

  事实上,受到经济增速放缓和外部需求减弱的双重影响,在联保贷款业务较为集中的沿海地区,一些外向型的小微企业已出现经营情况恶化甚至停业、还款能力丧失等现象,相关信贷资产质量出现下降,风险在联保圈内出现较快蔓延。

  此外,钢贸领域的违规联保贷款有被复制到煤炭等行业的迹象。部分企业甚至虚构交易背景以及伪造贷款资料,靠虚增资产骗取银行贷款的现象趋于严重,未来此类贷款资产质量下降压力较大。

  在“目前联保互保机制下,这些风险释放的过程将会比较慢。”许文兵判断,风险的全面释放必将打断原来的资金链条,风险的化解必然伴随着阵痛,一批企业被淘汰恐怕是必然的。

   银行应警惕合谋骗贷

  由于联保贷款的客户群体主要是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差的小微企业以及个人经营性贷款客户,这种客户结构本身就蕴含了相对较高的信用风险,这也正是造成近期联保贷款风险的主要原因之一。对此,许文兵认为,联保贷款这种担保模式本身的缺陷,也会加快风险形成和累积的进程。

  信用信息缺失和非市场化组合模式可能使联保贷款的内部约束机制失效,从而放大了区域金融风险。许文兵坦言,中小企业发展对区域内经济资源、经济政策等有着较大的依赖性,根据联保的管理要求,贷前需要互相熟悉、贷后需要互相监督,因此通常联保小组成员多集中于同一区域、同一行业、甚至同一个商圈中。一旦出现地区重大变化的情况,整个区域或集群内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均会受到重大影响。浙江的情况就是个例子。

  除此之外,作为“联保贷款”模式有效运行的最关键前提,就是联保小组成员不存在合谋骗贷的企图。然而,一旦某个区域或行业的企业出现整体性的资金链紧张状况,则组员间相互监督机制将完全失效,通过联保贷款合谋骗贷的可能性就会大幅提升,这也是银行需要重点防范的问题。

  尽管联保贷款模式存在缺陷,但联保模式也有一定的合理性。许文兵分析,农户的联保贷款之所以相对成功,就是因为农户往往只参与一个联保组、针对一家机构参与联保,而不像很多小微企业一样参与到多个联保圈,并且面对多家商业银行贷款,资金却并没有完全投入到实际生产当中。

  对此,许文兵建议,联保操作上要限制联保圈的数量,一个联保圈对应一家商业银行,由同一家机构授信,并完善资金使用的监管,确保资金投入到实体经济。

   化解需留出时间和空间

  联保贷款风险已经引起监管层的高度关注,但目前仍以提示风险为主。许文兵认为,把联保业务叫停的可能性尚不太大——毕竟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尚未解决,联保模式尽管存在缺陷,但相比于完全没有担保和抵押要好得多,且针对商圈、供应链和农户的联保联贷也确实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从去年年底开始,银行操作层面对新增联保贷款就已经很谨慎了。目前银行对于存量的态度是尽量化解或者要求增加担保。”许文兵建议,对于不同的联保贷款业务需求,银行应采取区别对待的差异化管理。

  首先要明确联保贷款业务支持的重点是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对制造业和服务业等与实体经济发展联系密切的行业,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商业银行仍可以继续尝试规范化的联保贷款业务。

  不过,许文兵坦言,风险的化解最终还是取决于宏观经济的走势。如果银行信贷增长维持在13%至14%的合理区间,则既能避免投放不足而形成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和房地产行业等大规模融资对实体经济贷款需求的挤出效应,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小企业的融资难,另外,也能为下一步调整联保贷款业务模式和结构提供充足的空间,有助于联保贷款风险的化解。

  (责编:张樱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