顽石:把作风改到群众满意方“收工”

18.09.2014  16:04

  “门好进了,脸好看了,事儿也好办了!”如今,来翁牛特旗政务服务中心办事的群众大都有这样的体会。内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在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坚持立行立改,大力推进作风建设,更加注重群众评判和群众监督,以整改的实际成效来服务群众。(人民日报9月16日)

  转作风,发力在干部,落脚在群众,核心是增进同群众的感情,重点是解决民生的难题。能不能做到这一点,老百姓最有发言权。因为群众目光是雪亮的,干部作风有哪些问题,工作有哪些不足,都看得一清二楚。因为群众最重实际,有没有办实事、见实效,群众心里都有杆秤。群众对干部和工作满意了,才算是干部作风真转变。群众打了高分,对干部是一种激励;分数不好看,主要是工作做得不到位。这是一种压力,也是进一步改进作风的动力。

  要改到让群众满意,关键是解决突出问题。坚持问题导向,从群众最关心的具体问题抓起,从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着力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着力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着力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对查摆出来的“四风”突出问题要一项一项整改,见行动、见成果,已经纠治的要防反弹,承诺解决的要尽快兑现,深层次问题要敢于触及,新出现的问题要坚决不放过,立了军令状的要看到结果。

  让群众满意,还要有一抓到底的决心和力度。整治“四风”不是嘴上说的,也不是总结材料写出来的,其关键在于怎么做。广大党员、干部要做到一个“”字,对准“四风”顽疾进行整治,一件一件抓落实,一项一项抓兑现;做到一个“”字,敢于出重拳,用改革精神和过硬措施治歪风、树新风;做到一个“”字,日日为继、久久为功、锲而不舍、驰而不息地抓下去。如此,才能以优良作风把人民紧紧凝聚在一起。

  转变作风,根本目的是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党员、干部真改假改、态度是冷是热,群众感知最真切、体会最深刻,也最有发言权和裁判权。只有把整改的内容和措施真正落实在行动上,让群众看到变化、表示认可,才是真整改、真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