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式治理 项目化推进——安徽省芜湖市鸠江区试点推进公益创投纪实

04.06.2015  18:52
        芜湖市鸠江区地处城乡结合部,也是高校聚集区,人才优势为社区公益创投奠定了基础。
        “公益引领,多元共治,项目化推进,参与式治理,组织化推动”的公益创投试点自2014年7月在鸠江区清苑社区拉开序幕。
      清水街道党工委书记周天军告诉记者,“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社区居民的思想价值观更加多元,公益创投进一步发挥了社区社会组织同居民之间联系沟通的枢纽作用,协助党委、政府参与社会治理体系创新”。
      广泛征集,项目有了源头活水
      1月31日上午,在社区公开栏边有不少居民正驻足观看。公开栏上大到社区路面硬化、下水道污水管堵塞、居民集资收取使用,小到每家每户低保款和大病救助补贴,党员的党费缴纳金额、社区公益创投项目公示。
      “过去,像这些事干部几个人在一起商量就算定了。如今居民有了发言权。社区的事议一议,事更明;谈一谈,理更透。现在的居委会班子拧成一股绳,特别有凝聚力和战斗力。”社区党总支兼主任藤栋玉说。
      而今在清苑社区,通过茶馆会议、社区工作坊等形式,广泛征求民意,梳理居民的需求,并将征集的意见建议广泛讨论,对受益面广、代表群众心声、集中反映民意的意见进行立项,形成公益创投项目,由提出这个需求和意见、富有爱心、愿意引领公益创投项目居民认领,形成执行团队,牵头实施。推行“开门决策”,改变了过去“闭门造车”,让居民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得到较好落实。
      如今,包括自下而上涵盖青少年服务、为老服务、医疗服务、楼栋文化建设等十个事关群众切实利益的公益创投项目,居民建议的份量越来越重,真正实现了项目确立从以往的“闭门造车”到“广泛征集”的模式转变,探索出一条“居民点单、社区定单、社会组织接单”式的服务流程。
      公益创投促成多元化、规模化服务
      “‘情暖童心’社会组织成员包括退休老师、医生等,我们喜欢做青少年素质拓展、心里矫正、敬老孝心教育等,我们利用丰富的经验帮助别人。”有着近50名志愿者的“情暖童心”服务队已成立3年,汤传芳是该项目的负责人,她的社会组织通过不断开展活动,发挥教育和心里辅导的作用。
        汤传芳说:“公益的事只有坚持去做,才能获得别人的尊重和理解,要让更多人认可我们的付出与努力。
      孵化社区社会组织前,我们成立起社区组织联合会,统一协调培育各类为居民服务的“草根”社会组织,寻找甘于奉献,有社会资源的退休教师、医生为主组成的53人社会组织团队,担任社区社会组织执行理事,在广泛征集居民意见后,形成符合社区需求的关爱留守儿童、送医入户、送服务到家等十个公益创投项目,进行重点孵化。同时,关爱青少年、为老服务、档栋文化等四个项目获得省民政厅的资金扶持。
      藤栋玉表示,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按照从“孵化”到“出壳”的流程,成熟一个,培养一例。目前,“亲馨睦邻”、“送医上门、健康到家”、“感恩.回馈——为老服务”等社会组织已完美“出壳”。
      社会组织联合会助力项目发展
      孵化、整合、服务和引领是枢纽型社会组织的4项基本功能,在促进社区建设治理和社会组织实现这些功能的过程中,大学生志愿者正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叮呤呤……”一大早,晏继红家的电话铃就急促地响了起来。
      “晏老师,我家电视机打不开了,能过来帮我看看吗?”电话是住在清苑社区的张爱娣打来的。张爱娣今年82岁,是一位空巢老人。
      搁下电话,晏继红随即赶去。一开电视,居然又好了,张爱娣有点不好意思。“这电视用了10多年,难免有故障。”晏继红安慰张奶奶,“下次碰到麻烦再打电话给我。
      毕业于芜湖职业技术学院管理学专业的晏继红是一位社区志愿者,自从两人“结对”以后,遇到什么事,张奶奶首先想到的便是她。
      大学生进入社区,提供就近服务,让供需双方无缝对接,让社区居民多了邻里守望的温暖。
      据介绍,目前鸠江区注册志愿者中年龄最大的83岁,最小的14岁,有机关干部,也有律师、教师、医生、工商等专业人士,根据自身特长,分别进行敬老帮困、助残、纠纷调解、医疗、家政、法律援助、心理疏导等服务。
      藤栋玉认为,大学生志愿者补充了社区服务力量的不足,也为民生建设和发展提供可持续的要素,在推动建立新型人际关系的同时,增强了社区的亲和力和凝聚力。
眼下,鸠江正在尝试将成熟的社区组织与高校学生社团“结对”,针对具体项目目标形成志愿团队,让项目的执行团队由原先单独的项目团队,丰富成为居民组织与大学生志愿者共同设计,完成项目计划。目前,清苑社区筹措40万元发展公益金,还获得省民政厅“爱邻”联盟项目资金20万元,公益组织家园建设资金10万元,鸠江区福彩和清水街道财政各出资5万元。形成“草根”组织出点子、出人手,高校团组织“埋单”,将志愿服务融入社区,丰富了公意创投内涵,也极大地促进单一服务资源多元重组,达到四两拔千斤的效果。
      居民从“被动观望”到“主动参与
社区好不单指环境好,和谐的人文环境是居民归属感和幸福感的关键要素。通过公益项目的开展,把居民调动起来,主动参与,形成“不熟悉的邻居熟悉起来,熟悉的邻居互动起来,互动的邻居信任起来”,这些都由社区社会组织以公益创投项目来运作。社会组织一开始有困难,社区帮着干,等社会组织能独立,社区应该站在边上看,藤栋玉娓娓而谈。
    “当初,社区通知参加公投项目能力培训,我特别不理解,社区书记主任学学就可以了,咋还通知我们这些爷爷奶奶们去培训呢?”回想起当初参加培训时的情形,王恒青面有愧色。
        王恒青现在是堆木站为老服务公益创投项目负责人。去年9月,堆木站开展“孝心暖阳,爱在重阳”活动,活动中儿子给母亲送上鲜花,媳妇给婆婆送去温暖,老人们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几位老人流下幸福的泪水。王恒青见此情景,忍不住给在上海的老伴发短信,希望她回到身边帮衬自已,老伴回道“你为社区做了应该做的事,我支持你!”这个为老服务团队目前已有二十多人。
藤栋玉介绍,正是有象王恒青这样的团队,推进了居民普遍认可项目的实施。清苑社区还发起成立芜湖市首家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利用“易户网”、“社管通”信息化平台,将10个公意创投项目,向居民发布,招募实施项目团队和个人,没几天,反响热烈,10多个社会组织根据自身特长,自发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社区活动。通过“项目化管理、参与式治理、组织化推进”,体验志愿服务的快乐,感受项目成功的喜悦,享受居民对自已的尊重,居民由以往“看热闹”变成“参与者”,能成为社区社会组织一员是他们的追求。(  中国社会报安徽记者站 苏天真 李登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