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李娥——一颗“生命种子”的希望之旅

09.06.2015  18:04

      项李娥,女,1986年生,安徽省第74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2015年6月8日上午9点。项李娥躺在省立医院血液科病房,接受4个小时的造血干细胞采集术。

        此刻,来自福建的一名血液疾病患者,正躺在武汉协和医院的无菌病房里,等待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而武汉协和医院的专家,则登上了武汉开往合肥的高铁,准备迎接这颗“生命种子”。

        相隔几百公里的合肥与武汉,在同一时刻,因为两个互不相识的陌生人的“血脉相连”,产生了又一个交集。

        昨晚7时,随着合武高铁的开动,这颗饱含合肥人浓浓爱心的“生命种子”踏上旅程,为患者带去重生的希望。

        29岁女医生捐献“生命种子

      上午9:00,项李娥接受造血干细胞采集手术

      在庐江路与宿州路交叉口东南侧,有一座崭新的医务大楼,就是省立医院住院部,血液科病房位于大楼11层。

        相比其他病房而言,血液科病房管理较为严格。按门铃、穿鞋套……一系列程序完成之后,才能走进血液科病房。所有病房完全封闭,进入哪间病房都要得到医护人员的许可。

        项李娥正躺在血液科造血干细胞采集室的病床上。随着机器有规律的转动,殷红的血液从她的胳膊里缓缓抽出,经过细胞分离机的分离,随后又通过导管从她的另一只胳膊流回身体。分离出来的暗红色液体,被集中在一个收集袋里,这就是造血干细胞悬液,被称为“血液的种子”。

        今年29岁的项李娥,看上去比她的实际年龄还要小一些,鼻梁上那副黑框眼镜,又给她增添了几分温婉。“我是学医的,上学时就了解到造血干细胞移植可以治疗白血病。那个时候,我就想报名捐献造血干细胞,于是就成了中华骨髓库的一名志愿者。”项李娥说。

        去年底,项李娥接到了中华骨髓库安徽分库的电话。没有任何犹豫,项李娥爽快地当场就答应了,同意进行后期的高配和体检。

        今年4月,项李娥造血干细胞高配成功;

        6月3日,住进省立医院血液科;

        6月4日,接受动员剂注射;

        6月8日,捐献造血干细胞;

        项李娥,正式成为合肥市第30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也是安徽省第74例捐献者。合肥造血干细胞捐献,几乎占了全省的“半壁江山”。

医者仁心,项李娥的大爱之举,受到了社会的充分肯定。       

        项李娥捐献的造血干细胞,将于今天移植至这名患者体内。很多人都在期待着,这颗“生命种子”能在患者体内生根、发芽,直至成长壮大。

        这位患者无疑是幸运的。通常,一旦接到恶性血液疾病患者,医生都希望从中华骨髓库中找到合适的造血干细胞。然而,造血干细胞一直是供小于求,不少恶性血液疾病患者都在等待中离开了这个世界。

        就拿项李娥来说,她是合肥市第30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中华骨髓库给她颁发的荣誉证书的序列号“NO.4948”。这意味着,自中华骨髓库成立以来,截至昨天,全国也仅有4948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远远低于血液疾病患者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