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长赋:农产品将更好适应消费升级
3月7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记者会上,农业部部长韩长赋、新闻发言人叶贞琴回答了中外记者提出的农业领域热点问题。
我国粮食生产“十二连增”,粮食库存位于历史高位,进口量增长,出现了“三量齐增”现象。韩长赋认为,粮食产量实现历史性连增,这说明我国口粮的保障能力提升。从中长期看,要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他提到,“十三五”期间,我国面临三个明显增加。一是全面“二孩”政策放开,人口总量增加。二是城镇化快速推进,城镇人口增加。三是消费结构变化,消费水平提升。这三个增加,导致我国粮食需求仍是刚性增长,必须始终保持粮食稳定生产。
韩长赋说,粮食进口增加,主要是结构性需求和价格性竞争导致的结果。我国农业规模小、成本高、价格竞争力弱。未来,应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推广新的农业技术,降低粮食生产成本。“十三五”期间,不追求粮食连续增产,但一定要巩固和提升粮食产能。
回答本报记者关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问题时,韩长赋说,“十三五”期间,将重点从调减玉米产量、增加大豆产量和提升牛奶质量三个方面,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他认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的,一是使农产品能够适应消费升级的需要,提高农业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二是推动农业转型升级,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使农民得到更多收入。三是实现扬长补短,在巩固生产能力的同时,缓解资源环境的压力。
2015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1422元,连续6年农民收入增幅高于GDP增幅,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幅。但当下多数农产品价格走低,农民工工资水平增长也较难,影响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增长。韩长赋认为,要“五路进财”,支持农民收入增长。一是节本增效。二是推进农业产业化。三是推进城乡一体化。四是强化政策支持。五是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
韩长赋说,“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在“十三五”末要基本上实现农业现代化。力争2020年,老百姓的“米袋子”更满,“菜篮子”更优, 农民的“钱袋子”更鼓,农业更有魅力,农村更有活力。(记者王浩)
责编:胡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