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进基层 文化润民心

06.11.2014  12:59

  非遗技艺大赛让市民票选最喜爱的非遗项目,非遗公益培训班为非遗传承撒下“星星之火”,非遗进校园、进社区让更多人认识、了解、喜爱上非遗技艺……非遗在合肥,早已不是故纸堆里的枯燥文字,也不是博物架上的呆板装饰,已与市民的生活密切相关,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本月初,全市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公布,15项传统技艺成为新的市级非遗项目。至此,合肥市的市级非遗项目已达87项。

   以赛代展推广非遗

  10月中下旬,首届合肥市非遗技艺大赛举行。一时间,老市府广场成为非遗的舞台,非遗传承人的展台依次排开:葫芦烙画、火笔画、庐阳剪纸、庐州蛋雕、庐州核雕、吴山铁字等琳琅满目,精彩纷呈。舞台上,国家级非遗项目巢湖民歌一曲“巢湖好”奏响了文艺演出序幕,古琴独奏、皮影戏等民族传统节目让人赏心悦目。美食区,三河米饺、公和堂狮子头、庐江小红头、吴山贡鹅等特色小吃可免费品尝,让人意犹未尽、流连忘返。主办方还邀请多名省市专家,通过现场观众投票和评委打分,为参加大赛的非遗传承人颁发证书及奖品。

  据市文化馆负责人介绍,此次比赛最大的亮点在于市民在欣赏非遗技艺的同时,还可以为自己喜爱的非遗项目投票,票选出最受欢迎的非遗项目。他说,这种以赛带展的方式,加强了非遗与广大市民的沟通交流,可以让市民更容易接受、喜爱非遗。

   非遗焕发新生命力

  除了举办各种展览、比赛,非遗项目焕发新的生命力,也离不开对非遗项目的挖掘、传承工作。

  首先是对非遗项目的挖掘整理。近年来,合肥普查并成功申报了一大批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成果。在刚刚结束的市政府常务会上,又正式公布了全市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让《巢湖传说系列》、《造甲店的传说》、《三河旱船》、《梁园醒狮》、《李氏流星锤》、《韩氏阴阳双合拳》、《夏勖彩塑》、《庐州泥塑》、《李绩核桃雕刻》、《艾氏瓷刻》、《庐州刺绣》、《徽派玉雕》、《庐阳宫灯》、《石印制作技艺》、《庐阳梅花针灸》等15项民间传统技艺成为市级非遗项目,使合肥市市级非遗项目“扩军”至87项。

  非遗培训则为合肥非遗的传承播下了一颗颗种子。今年暑假期间,庐州木雕、吴氏船模、棕编、面塑、蛋雕等11位非遗传承人走进市图书馆,为孩子们免费授课,开办非遗培训班。而这样的免费培训班,合肥已经坚持了6年。

  市文化馆负责人表示,之前这个培训班一直在市文化馆内举办,今年移师市图书馆,一方面是因为文化馆门前正在修路,也是因为培训班火爆需要一个更宽敞的教室。该负责人说:“虽然两个月的学习无法让孩子们掌握一门技艺,但最起码可以将传统文化的种子播撒到他们心底,让他们认识非遗、喜爱非遗,将来有机会还可以传承非遗。这就是我们办这个培训班的目的!”(合肥日报)

六安市叶集区平岗街道文明实践活动纪实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安在线
滁州获批安徽历史文化名城
日前,滁州市获省政府批复,文化厅
严防纪律处分决定“打白条”
为切实维护纪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文化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