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山玉欲借文博会东风走出安徽

08.09.2015  00:42

  合肥在线讯(记者 王浩 文/摄) 第九届合肥文博会的大幕即将拉开,作为每年文博会“重头戏”全国工艺美术精品展今年将展出300个种类、近12万件精品。在前几届文博会上崭露头角的“霍山玉”,希望今年可以借助文博会的东风,在3到5年内,让霍山玉成为安徽著名、全国知名、走向世界的玉石品牌。


霍山玉摆件“富贵长春”,用上等黄玉籽料,雕刻的牡丹、喜鹊、甲壳虫等,栩栩如生

   霍山玉组团参加文博会

  说起玉,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新疆的“和田玉”、辽宁的“岫玉”、河南的“独山玉”和湖北的“绿松石”,其实,安徽也有不少美玉。其中,分布在大别山北部霍山县境内的霍山玉,经专业机构鉴定发现其主要成分为玉髓,属上等玉石品加工原料,可与翡翠、田黄相媲美。

  丁武忠是霍山玉的发现者之一,现已成为玉石收藏家、职业鉴赏家的他,在2003年时,与好友一起进入大别山腹地的淠河寻找玉石,当河中的采砂机器将河床里的泥翻上来,霍山玉籽料随之面世。那时的丁武忠“慧眼识玉”,当即收藏起来,后来被藏友买走。从此,霍山玉走进玉石行列。


除了摆件,用霍山玉制成的挂件、饰件、手把件也将亮相文博会现场

  此次丁武忠带队将霍山玉组团来到文博会现场,搭起一个特装展台,就是要向合肥人安徽人乃至全国人,展示霍山玉的独特魅力。丁武忠介绍说,这次他们带来了霍山玉的精品摆件、挂件、饰件、手把件,都称得上是霍山玉的代表作,部分展品在国内斩获大奖。

  比如,“富贵长春”摆件,用上等黄玉籽料,省级大师设计雕刻,雕刻的牡丹、喜鹊、甲壳虫等,栩栩如生;再比如,“硕果累累”摆件,同样取用上等黄玉籽料,精心设计雕琢,红色、黄色的葡萄浑然天成,晶莹剔透。如此精品,出价也仅15万元上下,丁武忠说,那是因为现在霍山玉的真正价值还没有被接受。但他有信心,在3到5年内,推动霍山玉产业发展,成为安徽著名、全国知名、走向世界的玉石品牌。

   文博会上可见“春秋火锅”

  文博会之“博”,体现在它丰富的展示内容。一些参观者说,逛文博会,有时并不是专程去买什么,而是去“开开眼”。在今年文博会上,喜爱青铜器的市民有眼福了,参展商安徽“藏源”文化交流中心将把可能是中国最早的“火锅”——“青铜带盖豆”带到现场,让参观者一睹为快。


可能是中国最早的“火锅”——“青铜带盖豆”

  “豆”,是流行于两周时期的饮食具,为青铜制。此次在展会现场展示的是春秋时期的“青铜带盖豆”。整体上看,“豆”分为了上下两个半球形,球的下半部,有三足,侧边有双耳,而上半部是盖,可以拿下来,盖上同样有三足。

  为什么盖上也要有三足呢?“藏源”文化交流中心评估鉴定师陈杨解释说,当“火锅”烧好了,就把盖掀开,反扣在桌上,就成了碗。而有了这个三足,碗就能稳稳站住了。

  这个“豆”最令人惊叹的地方,在它的纹饰。采用的是极为复杂的蟠虺纹,整个罐体均纹有蛇形图案,细致入微,得仔细分辩。“用的是失腊法铸成,工艺极其讲究。”陈杨老师叹道。

  除了“青铜带盖豆”,此次“藏源”文化交流中心还将把两晋时期的“青釉谷仓罐”,季益顺先生的“芙蓉珠”紫砂壶,以及可以展示安徽本土文化的唐代安徽繁昌窑白瓷展品,如“龙头凤尾壶”等带到文博会上去,有兴趣的市民不妨到现场,好好看一看这难得一见的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