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信义老人21年替集体还债58万元

20.04.2016  13:07

 

  吴庆林记录欠的一笔笔债务

  吴庆林正在劳作

  在芜湖无为县泉塘镇郭巨山村,现年73岁的退休村支书吴庆林威望极高,村民们提起他无不称赞有加。原来,这位老支书信守承诺不负村民,历时21年为集体企业偿还巨额债务58万余元。

  集体工厂倒闭,他郑重承诺

  事情还要从上世纪80年代初说起。那时,刚刚改革开放,当时的宝山乡为响应发展乡镇企业的号召,集体创办了宝山机械厂。吴庆林就是机械厂的早期负责人之一。当时的乡镇财力十分有限,在机械厂的建设与经营中,吴庆林等一班人以民间借贷的形式筹借了一大笔资金。这些钱后来全部用于采购机器、原材料和支付人员工资。然而,到1986年,因为交通不畅、技术更新慢等诸多难题,宝山机械厂和许多乡镇企业一样,被迫关闭。

  工厂没了,可是那一笔笔的债务还在!吴庆林不是厂子的主要负责人,只是债务的经办人之一。借来的那些钱,没有一分是用在他自己的身上,更没得过半分好处。他本可把所有的责任推个干净,也落得一身轻松。但他知道,那些钱,是有的人家大半辈子的积蓄,当初愿意借出来,就是出于对他的信任,而当时集体的账上已经没有一分钱,如果推给集体,只怕就没有着落了。怎么办?他有心要接过债务,但自己只是一个农民,还有三个孩子需要抚养,那么多的债,他又如何负担得起?机械厂关闭的那个夜晚,吴庆林彻夜未眠。第二天一早,他就带着熬红的双眼,站在机械厂大门前,向债主们郑重承诺,“但凡是我经手的债,我来还” 。

  漫漫还债路,何其艰辛

  言出如山!此后的吴庆林虽然已回归农民身份,但始终牢记着自己的承诺,从未想过懈怠。八九十年代,农民收入微薄,吴庆林把家里的大部分粮食都要拿出去卖掉,以至于自家的口粮都不够,常要靠亲戚和邻居接济,最困难的时候,三个孩子都要寄养在亲戚家里。房子漏雨,家里却拿不出钱来翻修;一床棉絮,盖了几十年,又硬又冷,却不舍得换新;一个六七十年代的铁壳开水瓶,已经锈迹斑斑,怎么也舍不得扔掉;衣柜、饭桌等家具,都是用了几十年或亲友赠送的旧物,修修钉钉,一直用着……89年春节,家里连买肉的钱都拿不出,妻子实在承受不了生活和债务的双重压力,流着泪抱怨他,责怪他不自量力,害了自己,也苦了一家子。吴庆林默默无言,任由妻子把所有的委屈和抱怨全都发泄出来,然后反反复复跟妻子说“我,对不住你!”妻子又说,“庆林,我们走吧,躲出去,躲得远远的,什么也别管了,反正这些债又不是你私人欠下的!”吴庆林决然说道:“躲?躲得了一时,躲得了一世吗?就算我们躲了一辈子,难道孩子们还要再躲一辈子吗?那些钱都是人家的血汗钱,我们躲了,人家的日子怎么过?债,就是债,公家的,私人的,还有什么分别?”妻子说服不了他,渐渐地也就被他同化了,成为他最坚定的支持者。酷暑时节,夫妻俩凌晨两三点就要下地收割席草,白天还要在烈日下翻晒,后背都被晒得脱层皮;寒冬时,又要在冰冷刺骨的烂泥田里抠挖荸荠,双手常常冻得失去知觉,皮肤皴裂鲜血直流。后来,村里开了一家米厂,吴庆林就去米厂打短工,帮人家扛稻包。一天的稻包扛下来,累得双腿都迈不开步子,他就靠在麻袋上睡一晚,第二天还要接着扛。因为长年的劳累,吴庆林留下了一身病痛,尤其是双手关节严重变形,至今无法伸直。

  一个小本子,写满诚信

  一块,两块,五块,十块……只要手上有了现钱,吴庆林首先想到的就是还债。有些时候,债主催得紧,吴庆林就再去别家借钱来还,就这样“拆东墙,补西墙”,总要给人一个满意的交代。

  可是,因为有不少债务是带着利息的,在起初的近十年,债务不减反增,雪球越滚越大,他心头的压力也与日俱增。当时,三个孩子都在读书,他从来不在孩子面前说自己背了多少债,唯恐吓着他们;还要常常主动找债主约定还钱的日期,生怕债主上门,影响了孩子们的学习。有些债主担心吴庆林还不了,他就拍着胸脯保证:“我家有五口人,只要还有一个人活着,就一定会把债还完。就算我死了,还有儿女们在,你们放心,本钱与利息,一分也不会少。”是啊,一分也不会少!他有一个小本子,满满地写了47页,308行,一行行,一笔笔,清楚地记录着借钱的时间、金额和月息。他说,他要记下来,不是为了记功,而是因为自己身体一直有病,只怕哪天突然不行了,来不及把剩下的债交代给子女们。

  还清58万,已是白发满头

  为了增加收入,吴庆林与老伴在96年时开了个代销店,卖五金器具和食盐、火柴、洗衣粉等日用品。乡亲们被他的精神感动,也都来买东西,生意也算兴隆。这样,还款的速度才快了一点。每次还清一笔债,他都要兴奋好几天,仿佛挖山的愚公,看到眼前的大山正在自己的努力下一点一点的缩小。直到2007年大年三十的下午4点,吴庆林才终于还清了最后一笔债务。拿出账本算一算,他总共集体还清债务58万多元!为这58万,吴庆林付出了二十一年的艰辛,从46岁一直还到66岁,从黑发中年还到满头白发的老年。人生,能有几个二十一年啊!这二十一年里,吴庆林没有推诿、抵赖过任何一笔债务,也从来不向集体或政府开口索要什么。无论多么艰辛,他始终坚持,“自己接下的担子,再苦再累,也要挑下去!”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如今,吴庆林的三个子女都已成家立业,秉承着父亲那般的诚信与担当,家庭和事业也都十分顺利。吴庆林也已经是73岁的老人,代销店已经不开了,农活也大多放下了,生活基本靠子女们赡养,身体的病痛也轻了一些,闲暇时,散散步,看看书,晚年过得自在而惬意。

  吴庆林,用一个共产党员的意志,用二十一年的艰辛,用如山的承诺,把“诚信”两个大字书写得熠熠生辉!

  微评:作为集体企业宝山机械厂的财务负责人之一,在机械厂倒闭后,他毅然承诺,担负起集体的债务。21年间,通过辛勤劳作,省吃俭用,为集体还清债务58万余元。吴庆林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诚信的诺言,将“诚信”两个大字,书写的熠熠生辉。他高尚的品德不仅为自己的子女树立了榜样作用,更赢得了广大村民的信任,影响和感动着身边的人。

责编:宣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