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师资队伍建设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注入强大的活力

27.06.2014  20:30

      应用型大学建设,教师队伍是关键。一方面,他们要具备宽厚的专业基础知识、扎实的行业实践知识;另一方面,要具备较强的专业应用能力、实践教学能力、应用研究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
      为了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我院解放思想,创新思路,不断拓宽师资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首先,加强双能型师资引进。化工系胡科研老师,有10多年企业工作经历,积累了丰富的工程设计、生产管理和技术研发经验。2007年,胡科研被我院人才引进,来到合肥学院后,胡科研把企业化管理和培训模式带进化工工程师之家。在这里,胡科研培训学生1000多人,组队参加国家级、省级竞赛并获得省级以上奖20多项,去年还捧得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一等奖。近几年,我院实施“人才引进计划”,重点引进像胡科研这样具有企业经历和工程经验的教师,目前已引进高层次人才100多名,他们成为学校教学、科研的中坚力量。
      其次, 校企深度合作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学校实施“应用能力培养计划”,要求专业教师每个任期内必须有半年以上的企业工作经历。通过“双进双培”让学校实践就业基地进企业,企业研发中心进校园,校企共同打造应用型师资。目前,合肥学院与企业共建的实践基地有191个,“嵌入式”实验室3个,工程中心5个。合肥学院通过实施校企双方“双聘双挂”的举措,把企业工程师请到学校聘为教授,让学校教师走进企业担任兼职工程师;让教师到企业挂职,企业高级人才到学校挂职,以此打造“双能型”师资,培养实践教学能力。目前学校专任教师中,有企业工作经历、行业背景、工程背景和经过行业培训的将近六成。
      第三,利用国际合作优势,提升师资队伍水平。仅在2013年,我院就派出5名教师赴美国任访问学者,2名教师受DAAD资助赴德国任短期访问学者,1名教师赴法国访学,1名教师赴韩国友好学校任教,16人次教师赴德国、韩国、新加坡、澳大利亚、新西兰、香港及台湾地区参加学术交流,9名教师赴德国参加模块化教学法培训。近几年,如上出国培训的老师达到200余人。除了多年来大量选派教师赴国外学习,我院还积极引进国外智力资源。现任德国施特拉松德大学校长、时任德国汉诺威应用科学大学汉诺威学院工业设计系的霍恩教授,2007年曾被安徽省教育厅聘任为合肥学院副院长,成为安徽省高等教育史上的第一位“洋院长”。他积极推动德国汉诺威应用科学大学等高校与合肥学院的合作,2009年11月,在中德双方的共同努力下,成立了“合肥德国应用科学学院”。霍恩教授兼任合肥德国应用科学学院德方副院长及德方总协调人、工业设计专业协调人。近年来,合肥学院聘请了类似霍恩这样的外国专家200多人次,其中韩藉教授赵诚惠、德籍教授莱勒斯分别获得中国“国家友谊奖”。还有11人次获得黄山友谊奖。外籍教师的积极参与,促进了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也带动了一大批教师的成长。 
      目前,我院师资队伍在年龄、专业等方面结构合理,极大提升了人才培养水平,为我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注入强大的活力。(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