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揭秘“人造太阳”

15.12.2016  06:38

本报讯12月12日下午,由皖新传媒主办的公益活动——“院士进校园”在合肥四十二中举办,中国工程院院士、中科院合肥物质研究院等离子体所所长李建刚和数百名中学生亲切互动,用通俗生动的语言揭开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俗称“人造太阳”)的神秘面纱。

李建刚院士先从困扰我国环境的雾霾讲起,阐述人类开发清洁能源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随后作了《追逐太阳——磁约束聚变:人类未来理想的战略能源》科普讲座。 “聚变能是人类的终极能源,一座1000万千瓦的电站一年要燃煤50万吨,而用海水里的氚和氘产生聚变能一年只需几百公斤,且不产生任何污染。但产生聚变能需要1亿度的高温,还要有能耐受如此高温的‘容器’,这是科学家正在解决的难题。”“由于太阳是我们在自然界目前能看到的最大核聚变体,所以人们把能产生聚变能的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形象地称为‘人造太阳’。

李建刚院士勉励同学们刻苦读书,培养自己对科学、对探索未知世界的浓厚兴趣,早日成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有用之才。(记者 汪永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