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人艺版《白鹿原》发布会主创学齐聚合肥

02.06.2017  21:14

5月31日,陕西人艺版《白鹿原新闻 发布会在绿地中心举办,安徽广播电视台副台长王云松、安徽省文联副主席王长安、 合肥 在线总编辑边冠峰、著名作家侯卫东、葛怡然等文化名人、话剧的主创团队及主演,男主角之一的白孝文扮演者李俊强和女主角田小娥的扮演者聂力等汇聚一堂,共同分享讨论陕西人艺版《白鹿原》台前幕后那些事儿。

话剧艺术赏鉴 论坛 现场

方言是陕西人艺版《白鹿原》的胎生元素小说最打动人心的便是鲜活的人物语言,配合着肢体和眼神最细微的表达,让老陕身上那种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生冷硬蹭倔”呼之欲出。语言的原生态是地域文化最直观的体现,白孝文的扮演者李俊强说,“虽然方言的表达一直在摸索中,但它从来都是陕西人艺《白鹿原》的既定方针”。一腔慷慨、一腔苍凉,戏剧本身的感染力,加上现场的字幕提示,对方言的陌生感会随着剧情逐渐转化为亲切感。甚至很多观众在看完后,都会不由自主学会两句。全陕西演员阵容,地道的关中方言设计,使角色一开口就找到了灵魂。

读懂了小说和陈忠实,《白鹿原》的精魂才能复活《白鹿原》是厚重的、深刻的,陈忠实以平和老道的口吻将故事娓娓道来,深藏不露却让人沉溺其中。安徽省文联副主席王长安说,“文学的表达方式是渐变的,而话剧则是一种激变艺术”,从50余万字的宏大格局中梳理出戏剧冲突点已非易事,想在短短两个半小时里充分表达作品的精魂,改编之艰难可想而知。

田小娥扮演者聂力女士

著名作家侯卫东感慨道,从原著出发,到 电影 、电视剧和话剧的三类改编,《白鹿原》可谓“一部经典四重奏”,而陕西人艺和北京人艺共用了孟冰的剧本,更是成为话剧舞台上少有“一部话剧两姊妹”。作为中国当代最具影响力的编剧,《白鹿原》是孟冰投入感情最多、花费精力最大的作品。在演员李俊强的心中,“正因为孟冰真正读懂了原著,读懂了陈忠实”,才能在二次创作时游刃有余,使整部戏一气呵成,让熟悉原著的观众体会到原汁原味的剧情改编。

安徽广播电视台王云松和绿地集团签订战略协议

没有演员只有角色,性场景更具克制的美感原著中对性的露骨描写是改编最受关注的部分。导演胡宗琪紧紧把握对生命的痛处与叹息,选择了克制、低调的表现手法。田小娥的饰演者聂力说,“陕西人艺版对这部分艺术化的处理,使其更有克制的美感”。

“舞台上根本没有演员,舞台上就是一群白鹿原的村民,”这是观众对于陕西人艺《白鹿原》演员的评价。一部鸿篇巨著,靠得是其中鲜活的人物,正是一种客观存在每位演出者心中的“使命感”,一份“任何瑕疵都是对陕西文化的犯罪、是对《白鹿原》和陈忠实先生的犯罪”的匠心,使这部没有明星大腕的戏,成为了陈忠实心中“最满意的白鹿原”。

作为2016最灿烂的戏剧作品,陕西人艺版《白鹿原》不管在作品挖掘的思想性、改编经典的艺术性,还是制作水准的国际性和饱含情怀的民族性上,都被称赞为“找到了中国戏剧的DNA”。自2016年在北京首演后,上座率一路飘红,横扫上海、西安、广州等十余座城市,完成了口碑炸裂的100余场演出,被业内评价为“中国话剧的新巅峰之作”。

值得一提的是,绿地集团还在发布会现场,与“亚洲一号·演播剧场”开展了全年战略签约仪式、以及与话剧《白鹿原》的冠名签约仪式,共创城市文化新内涵。

据悉,陕西人艺版《白鹿原》合肥站将于6月23、24日晚19:30分在安徽广播电视台“亚洲一号·演播剧场”精彩开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