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声音】人大代表陆应平: 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工程 推动县域经济提质增效

26.01.2018  14:31

   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全市GDP增长8.5%,财政收入增长8.9%,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一串串数字的背后,是桐城市近年来坚持以新发展理念统领全局,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工程,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结果。

  省人大代表、桐城市市长陆应平。

  骄人成绩如何取得?桐城市下一步又有着怎样的规划和部署?今年省两会期间,省人大代表、桐城市市长陆应平接受了安徽新媒体集团中安在线网站记者的专访。

  陆应平介绍,近年来,桐城市重点通过走好特色经济、借势发展、现代招商、成果转化以及互联网经济等5条路,使得全市综合实力进一步提升,内生动力日益强劲。

  据介绍,2017年,桐城市新增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15家,高新技术企业52家,总数达343家;全市开工项目53个,总投资93.2亿元;创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7家,科研平台7家,申请发明专利1032件;桐城电商产业园已入住企业106家,年交易额达4.5亿元。

  “目前,桐城阿里巴巴产业带上线运营企业2500家,线上线下交易总额达20多亿元。桐城电商产业园已入住企业106家,年交易额达4.5亿元。”陆应平介绍,该园区已成功获批国家级众创空间、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园区、工信部信息消费创新应用示范项目、省电子商务示范园区。“我们将进一步做强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市品牌,已塑料粒子进出口为突破口,大力发展跨境电商,支持中青旅建设大宗羽绒原料电子交易市场,促进县域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着力打造区域性智慧物流集散中心。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改革创新历来是一个地区发展进步的不竭动力。在面对桐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骄人成绩时,陆应平清醒的意识到,桐城在创新发展方面仍然存在着问题。“创新人才匮乏,产业创新能力不强,关键核心技术对外依存度偏高,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不完善,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产业转型升级的推进。

  “2018年,我们将紧扣‘四大工程’‘一个行动’,明确目标,精准发力,为构建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新体系。

  陆应平表示,今年,桐城市将坚持规划引领,将发展重点聚焦在智能制造、节能环保两大首位产业,加速推进金田薄膜新材料、华威智能家居、沃特玛新能源汽车等6个产业园建设,力争全年新增战新企业6家、高新技术企业10家,产值增长16%。“我们将瞄准‘产业高端化发展、企业高新化转变、产品高附加值延伸’方向,通过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促进产业向中高端迈进。

  “我们在已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开展军民融合发展的基础上,再推进一批产学研合作项目,力争合作院校超50家,新建市级以上各类科技平台5家,申请发明专利1000件以上。”陆应平介绍,桐城市将进一步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推广“无间贷”业务,力争完成IPO上市报会企业1家,新增新三板挂牌3家,股改5家以上,实现直接融资15亿元以上。

  此外,桐城市还将常态化实施“四送一服”双千工程,完善财政扶持产业发展政策体系,积极搭建平台,精准开展汽车零配件、新材料专业产业对接活动。“我们的目的是努力营造一个尊重和激励企业家干事创业的社会氛围,弘扬创新、创造、奉献的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培育更多的‘桐城工匠’。

  陆应平表示,下一步,桐城市将在产业转型上聚焦,在结构优化上发力,在做好服务上下功夫,通过坚持实施一系列的创新驱动工程,走出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优势得以充分发挥的县域经济振兴发展之路。(记者唐进民 王兆)

【专题】2018安徽省“两会”报道

来源:中安在线      作者:唐进民 王兆      编辑:王腾飞
去年皖进出口额首破3500亿元大关 增幅列全国第6
日前,记者从 合肥 海关获悉,2017年,我省进出口总值3631.News.Hefei.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