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夯实防灾减灾基础建设 创新防灾减灾工作方法

07.05.2018  09:46

  安徽网络广播电视台5月7日讯(记者:马静、铜陵台记者:张永)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要“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弘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提升防灾减灾能力”。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导下,安徽各地、各有关部门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作为最高目标,积极防灾、充分备灾、科学减灾、有效救灾,全省综合减灾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在合肥市长丰县双凤工业区内,中央救灾物资合肥储备库的大院并不起眼。不过,十年前,“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就是从这儿向灾区紧急发运了2.3万顶救灾帐篷、20万套救灾衣被和1万吨救灾大米,支援受灾群众。

  省救灾减灾中心主任陈立新介绍说,合肥储备库是华东地区规模最大的中央救灾物资储备库,属于全国一级储备库。储备库二期工程去年年底建成投入使用后,加装了全新的智能存储货架、温控除湿预警报机等先进设备,切实保障了存放物资的安全:“截至今年4月底,中心储备物资将近15万件,其中中央物资11.4万件,其中包括:12平方米单帐篷14350顶、折叠桌凳11800套,折叠床31400张,还有简易厕所、棉被、棉大衣、睡袋等。”

  应急物资保障能力建设是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基石。截至目前,安徽全省有23个救灾物资储备库,总面积5万平方米,储备各类省级救灾物资14万件,初步形成了布局合理、点面结合、辐射全省的储备网格。省民政厅救灾救济处处长龚关:“为了供应的最大效益,我们去年调整了13个省级救灾物资作为储备库,今年将全部挂牌运行,同时要开展规范化建设的试点工作,总结经验、提升仓储管理水平。一旦有灾情,在第一时间内能保障我们受灾群众有水喝、有饭吃、有干净的衣被和生活必需品。”

  充分发挥社区职能优势,夯实基层减灾基础,是我省提高综合减灾能力的另一大突破点。

  在铜陵市铜官区朝阳社区的应急避险文化广场上,通过防灾减灾电子触摸屏、手绘社区风险地图、知识宣传栏等多种形式,防灾减灾知识已经成为小区居民必知必会的内容。朝阳社区居民王春玲告诉记者,他们不仅掌握了很多基础知识,还在多次防灾减灾演练活动中变理论为实践:“每天早上锻炼身体的时候,那宣传栏上面都贴了好多知识,防暴雨啊、防雷电啊。我参加过社区防溺水知识培训,社区还请了(铜陵市)四院的医生,教我们应急、解救知识。”

  铜陵市铜官区朝阳社区党工委副书记徐伯顺介绍说,社区制定完善了一整套防灾减灾应急协调联动机制、各类灾害应急预案及定期开展的隐患排查治理和逃生演练活动。辖区多年没有因灾造成较大事故,辖区居民对社区综合减灾状况满意率高于90%:“社区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辖区居民参与的防灾减灾教育活动,使社区居民参与了解和掌握基本的逃生技能,以及必要的应对灾害的救灾技术,切实增强社区居民的自我防范意识。”

  2017年,包括铜陵市铜官区朝阳社区在内的安徽省51家社区被命名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全省目前共有370家“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和557家“全省综合减灾示范社区”。

  今年的5月7号至13号是我国第十个“防灾减灾宣传周”,省减灾救灾委已经提前部署,围绕“行动起来,减轻身边的灾害风险”这一主题,开展灾害风险排查治理、防灾减灾就在演练、防灾减灾科普知识宣讲等系列活动,普及全社会防灾减灾知识技能,进一步提升全省综合减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