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防汛救灾的安徽力量】之一科学防汛战洪魔

09.07.2016  20:14

  安徽网络广播电视台7月9日消息(记者:陈晨、李娜、吴昊、纪斌) 安徽入汛以来降雨比98年多两成。7月6日,长江全线超警戒水位,安徽25条河流超警戒水位,8条河流超历史最高水位。淮河干流水势上涨,淮河防汛形势不容忽视。

  雨情罕见,汛情紧急。汛情就是命令,省委、省政府科学调度,相关部门及时预警。共产党员冲锋在前,成为抗洪一线的一面鲜红旗帜。安徽20万军民坚守在防汛一线,坚持民生为本,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从今天起安徽台将推出系列报道《2016防汛救灾的安徽力量》。今天记者为您讲述:科学防汛战洪魔

  从精准气象测报到灾害预警,大数据成为抗洪救灾的千里眼、顺风耳

  记者陈晨在省气象台的指挥中心。在数十台电脑屏幕前,一双双眼睛紧盯风云动向,一个个雨情信息向这里汇聚。经过数据分析、科学研判,最新一次的全省天气预报正准备从这里发布出去。省气象台首席预报员谢亦峰:“因为汛期比较紧张,我们启动了三小时的精细化预报,三小时发布一次,比较精细化的,具体到具体的雨量,具体到城市的预报。

  汛情千变万化,需要精准的气象信息在第一时间直达防汛的“神经末梢”,为抗洪一线赢得宝贵救援时间,这也为气象信息的精准测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省气象台台长王东勇:“技术提升一直在做,比如我们的监测能力,上面卫星,地上有雷达,还有那么多的自动站和特殊的监测设备,另外我们数字预报的水平提高的比较快,远远要比10年前提高了很多,以前没有雷达就根本谈不上,就是盲人摸象。

  如今,新一代天气雷达已全国联网,遍布全省的气象观测网络越织越密,预报员面对复杂天气时有了精准研判的“左膀右臂”。正是有了一次次及时、准确的预报,为防汛科学研判、科学决策提供了支撑。王东勇:“我们今年的预报尽量做到有针对性,现在我们可以知道哪个地方比较危险,区域判断更准确,领导决策时间上更提前一点。

  记者李娜在省防汛抗旱指挥中心的办公室,时针指向深夜,防汛抗旱指挥大楼的会议室里依然灯火通明,省防指正召集水利、气象、水文等部门负责人正在紧急会商汛情。大数据汇聚分析雨情汛情、水文测报、异地会商等一系列现代化信息系统,成为今年科学防洪的技术支撑。省防汛抗旱指挥中心新闻发言人蔡正中:“一个是御泄,我们当时要求汛限水下一米来控制,就是来腾空库容来迎接洪水,第二个是调度,随着汛情的变化,我们加强重点区域的调度。

  每一场洪水防御背后,都有一套“组合拳”,水文预测便是其中关键的一环。打开安徽水文遥测网,一幅幅现代化的水情、雨情、汛情监测图一目了然,过去测流靠小木船、流速仪,一次要花五六个小时,如今使用先进设备,时间减少了一半。目前全省有2500个雨量站点,1500个水位站点,能及时有效的监控全省江河湖泊的水情。省水文局副局长胡余忠:“2000年以前我们省向中央报汛的自动报汛站才136个,现在达到了2500所,这翻了多少倍,现在我们是12个信息涉水的信息都汇集到同一个平台,实现信息共享,原来各为其政,现在凡是水位信息在一个平台都可以看到,一网打尽所有信息。

  现代化的设备,不断完善的水利工程成为降服洪魔的尖兵利器。

  7月6号上午9点,阴云密布,连日的降雨依然持续。在合肥市公安局特警支队警航大队,一辆警用直升机即将起飞,据合肥市公安局宣传科王华进介绍,这是合肥首次启用直升机开展防汛救灾巡查。“升空以后主要是查看环巢湖一带和三河古镇一点的灾情。以便全面了解情况以后为防汛指挥部的指挥决策做参考。

  7月6号上午九点,记者在淮河蚌埠闸上看到,蚌埠闸40孔节制闸全部提出水面,向下游泄洪。

  蚌埠闸工程管理处副主任张春林介绍,上游水库的泄洪导致了蚌埠闸水位一直在上升,淮河防汛面临很大压力。张春林:“主要是上游区间的降雨,另外一个就是大别山区水库在泄洪,像佛子岭、磨子潭这些大型水库都在敞开了泄洪。目前,淮河蚌埠闸上水位已涨至18.25米,闸上水位仍以每小时两到三公分的速度继续上涨。

  张春林介绍,目前,淮河蚌埠闸工程管理处在严密关注上游水情,确保洪水及时下泄,安全度汛。

  目前,正是淮河蚌埠闸等一系列治淮工程的投入使用,使得今年的淮河防汛更加从容。

   7月5号,李克强总理飞赴安徽、湖南等地察看防汛情况。在安徽阜阳濛洼蓄洪区,李克强总理指出,一定要把保障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要让老百姓在洪水面前不害怕,挺起汛区人民的脊梁!安徽在这次防汛工作中,正是借助科学的强大力量,与洪水抗争,让人民群众在洪水面前不再恐惧,彰显了防汛救灾的安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