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日报:临时收储 农民还有新期盼

20.08.2015  09:49

售粮农民吐心声

    8月6日上午10点多,一场阵雨刚停,颍上县谢桥镇粮站门前,售粮车辆就排起了长龙。“如果不是小麦的不完善粒有点高,今年也算是个丰收年。”谢桥镇新桥村村民姜子明告诉记者,他今年种了8亩小麦,平均亩产800斤,收成还算不错。

    一旁的种粮大户姜允金当天也把粮食拉到了粮站,他擦了把脸上的汗水说,“虽然也算丰收年,不过,粮食不太好卖。

    “为啥呢?”记者问。

    “因为今年收的小麦不合格,价格又低,真愁人。”姜允金说。

    “部分小麦不符合国家最低收购价质量标准,我们也没有办法收购。”颍上县谢桥镇粮站站长吴其忠告诉记者,国家规定的最低小麦收购标准要求小麦容重710—730克/升(含710克/升),水分12.5%以内,杂质1%以内,不完善粒控制在10%以内;达不到标准的小麦,很难按照托市价格收购。

    但是,受小麦生长期倒春寒及收获期持续强降雨天气影响,今年包括我市以及蚌埠、宿州等地在内的皖北地区小麦不完善粒偏高,部分小麦不符合国家最低收购价质量标准,农民手中存有不少没有达到国家最低收购质量标准的小麦。

    “很多小麦的不完善粒超过了10%。”谢桥镇种粮大户姜允金表示,他今年种了460亩小麦,收获了35万斤,符合条件的小麦已经卖出去了10万斤,剩下的小麦正让他发愁呢。

    “为啥不卖给粮食经纪人呢?”记者问。

    “他们给的价格太低了。”姜允金说,前段时间,他联系了不少粮食经纪人,一打听才知道,卖给粮站一块多钱一斤的小麦,卖给粮食经纪人,最多只给一斤9毛钱,而且还拿不到现钱。

    散户的收购价格更低。“粮食经纪人到家里来收购,一斤小麦才给8毛钱,比粮站便宜太多了。”62岁的姜子明告诉记者,不得已,只能在家里等待着“转机”,期盼政府能够出手相助。

 

                                                                临时收储群众乐

    针对今年夏粮收购中出现的新情况,省政府决定7月28日启动省级小麦临时收储,先期安排收储50万吨。

    据了解,小麦省级临时收储范围为主产区阜阳等8个市的重点县(市、区)。对不完善粒不超过10%,符合质量标准的小麦,仍严格执行国家最低收购价预案;对不完善粒在10%—20%、容重不低于710克/升的小麦,省级临时收储价为1.1元/斤。其中,我市共获批15个省级小麦临时收储点,首批将收储粮食10.5万吨。

    “前些天,省级临时收储启动之后,我们第一时间张贴了公告,通知农民前来售粮,并将粮站2号仓库收购的粮食提前出库,腾出了5000吨的仓容,方便收购农民手中的粮食。” 谢桥镇粮站站长吴其忠告诉记者,眼下,每天都会有不少农户前来售粮。

    “快点,到你了。”工作人员催促着姜允金,让他赶紧售粮。“好嘞,就来。”姜允金笑着跑了过去。“粮站开仓收粮,俺们当然高兴。”姜允金说,别的不说,单就价格这一条,粮站就比市场收购价高得多。

 

                                                      粮农还有新期盼

    和姜允金一样,当天不少农户都卖出了前段时间家里积存的粮食,领取了售粮款。“不过,还有一个问题。”姜允金满怀期盼地说,“现在,俺家里还有一部分粮食连省级临时收储的标准都没有达到,有将近20万吨的粮食没有卖出去,这该咋办呢?

    对此,颍上县粮食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县粮食部门将继续创新粮食流通管理机制,为小麦购销创造良好外部环境。在做好省政府临储收购的同时,加强和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及民营粮食加工企业的联系,推进各收购主体积极介入小麦收购,拓宽售粮渠道,缓解售粮压力,稳定粮农情绪,确保符合政策的粮食应收尽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