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促进非公经济“两个健康”提供了强有力的舆论支持----访阜阳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工商联党组书记李丽娟

10.11.2015  16:39

本报讯     9月底,在全省宣传信息工作会议上,阜阳市工商联被评为2014年度全省宣传信息工作先进单位。为此,本报记者前不久采访了阜阳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工商联党组书记李丽娟,李书记告诉记者,近年来,阜阳市工商联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工商联和市委统战部的指导下,始终坚持以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充分发挥职能作用。面对“新常态”下经济的基本特征,市工商联以非公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转型升级,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良好氛围为重点,以非公经济健康发展,非公经济人士健康成长为工作核心开展工作,为促进阜阳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做出了积极的贡献。重点做了以下工作:

一.以思想政治工作、非公经济转型升级为重点,进一步加大了宣传培训工作力度

市联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开展与新闻媒体的合作,借助各种途径和平台,宣传非公企业在转型发展、创新发展、宣传非公经济人士的创业事迹和社会贡献,宣传党和政府有关非公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为促进非公经济“两个健康”提供了舆论支持,作出了一定贡献。

1、为了抓好宣传阵地建设,拓宽宣传渠道,以“互联网+”方式开展宣传教育工作,依托工商联网站,行业商协会微信群、QQ群、”OA”系统等新兴媒体为平台、加大有关非公企业发展法律、法规宣传,提高民营企业知晓率,使企业用活、用足、用好政策。

2、市工商联积极推动全民创业和民营经济转型升级发展,宣传国家、省、市关于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的各项政策措施,宣传市非公企业在转型发展中的先进典型。如对副主席企业太和安徽贝克联合制药有限公司《自主创新 振兴皖药》  、鼎铭汽车配件制造有限公司《“机器换人”、推动企业发展》,副会长企业安徽京九丝绸《结构调整、转型升级之我见》等先进典型宣传报导,宣传了非公经济人士的创业精神,树立了转型升级榜样。

3、加强与新闻媒体合作,市联与市电视台联合开办《阜阳商界》专题栏目,目前已播出78期。在成立全国首家阜阳钢铁商会记者俱乐部和媒企战略合作联盟组织,加强商会与媒体联系。

4、组织举办“阜阳企业新形势下转型与发展”、“中国新常态下企业发展与转型高端论坛等”培训班。推荐多名民营企业家参加北京大学高级工商管理EMBA总裁研修班学习。截至6月底,我会共培训非公经济人士5000多人次。民营企业家普遍反映,通过培训增强了企业创新能力和抗风险能力,提高了企业管理水平,增强了对企业发展的信心。

    5、表彰先进,树立优秀典型。以表彰活动为平台,引导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弘扬“爱国、敬业、诚信、守法、贡献”的时代精神,并充分利用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对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典型事迹进行了广泛宣传,树立民营企业典型。当选2012年度“中国好人榜”上榜好人,以工商商副主席马虎为原型拍摄的电影《农民工》,成为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献礼影片。2014年,我会与市委宣传部、市电视台、报社等举行创业之星评选,20名企业家评选为创业之星。

      二.持续加强组织建设,组织建设方面有了新的突破

为加强工商联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工商联的职能作用。阜阳市联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工商联会员和商会组织发展工作的通知》、《关于阜阳市工商联会员发展目标的通知》、《关于创建安徽省“五好”县级工商联建设示范点的通知》等关于组织工作一系列文件,强化我市工商联系统组织工作,明确目标,细化要求。目前,全市基层商会116,工商联系统已发展行业商会(协会)53个,我会曾获得安徽省社会组织管理工作先进单位(皖民管字[2012]1号。

1、我市商会组织形式多样,有乡镇、社区、市场、开发区等基层商会、有行业商会、异地商会等。在商会建设方面我会围绕我市主导产业建立商会,如我市界首市建立铅业协会、太和县发制品商会、阜南柳编商会等,我市商会组织促进了本地产业聚集发展,提升了我市主导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创新能力;加强新兴产业商会建设,如阜阳市现代农业协会、阜阳电商协会等促进我市新兴产业发展;加大园区工商联组织建设,我市阜南县组建了开发区商会;阜阳开发区成立了工商联分会;临泉县工商联,结合商会工作实际,把城关镇分会建设作为新形势下基层分会组织建设工作的着眼点和突破口,该镇16个社区、居委会全部成立了工商联基层分会组织。

    2、创新异地阜阳商会建设。我会加强异地阜阳商会建设,帮助组建了上海阜阳商会、浙江诸暨阜阳商会等异地阜阳商会。2015年7月10日,我会召开首届异地阜阳商会会长、秘书长联席(阜阳)会议,来自全国26家异地阜阳商会及4家阜阳异地商会会长、秘书长参加会议。异地商会建设为两地工商界人士搭建了桥梁,为两地经贸往来,产业转移,招商引资建立平台,促进两地经济互补共赢。

3、积极开展会员队伍建设,在发展会员工作中坚持广泛性,体现代表性,不断提高会员覆盖率;在发展会员工作中采取,“发展企业会员”和“团体吸收”双向并举,不断优化会员队伍。截止6月底,全市会员发展总数达24592,其中个体会员23209,企业会员1809,我市会员数以年均10%的速度递增,会员在我市覆盖面不断扩大,会员代表性、覆盖率不断提高。

4、建立新生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队伍,加强教育培养,树立新生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先进典型。市联建立新生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数据库,掌握情况,建立联系,为下步工作打下基础。推荐华海商贸董事长李晓华、骨科医院(民营)院长王瑞到清华大学紫金学院学习培训,推荐海泉集团李静、巨川集团韦飞亚参加安徽省徽商新星联谊会,我会推荐界首华鑫集团朱宝瑞获得第三届安徽优秀建设者称号。通过教育培育,先进典型带动,使“新生代”逐步成为我市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队伍中的重要力量

        三.创新扶贫工作,积极开展光彩事业活动,引导非公经济人士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积极参与光彩事业及其他社会慈善事业,弘扬光彩精神,给老百姓带来了实惠,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作出了应有贡献。

    1、按照省委统战部、省工商联、省光彩会《关于开展光彩创业行动的通知》要求,我市及时行动,制定光彩创业行动方案,在国家级贫困阜南县于集乡    村建立创新扶贫试点,首批选择中新高科、和家乐、华联集团、惠民农机、宏扬包装、金宏农业等6家民营企业结对帮扶,为每名帮扶对象协调1名民营企业家作为创业导师,有针对性地开展强项目、产业扶贫、公司加农户扶贫,帮助解决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

3、重点宣传在光彩事业中作出突出贡献非公济人士,树立先进典型。多年来,我会推荐了18名优秀民营企业家获得安徽省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称号。阜阳市首届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表彰大会上,表彰了20名优秀民营企业家。市工商联副主席企业“金种子集团”在民政部主办第六届中华慈善奖获得“最具爱心企业”。市工商联副主席、金种子集团总经理宁中伟,荣获“中国经济女性年度公益人物”称号。另外,全国妇联、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为市工商联副会长企业阜阳文王酿酒集团颁发了中国儿童慈善奖“特殊贡献奖”。

2015年,副会长马品德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阜阳绿商集团董事长、绿梦鸭公益社社长闫涛打造的“绿梦母育工程”是基于“绿善模式”下的公益创新平台,被授予“中国慈善事业特别贡献奖”。

            四、充分发挥工商联的职能作用,推动民企转型升级发展,促进非公经济健康发展

市工商联深入调研全民创业和民营经济转型升级发展,围绕国家、省、市关于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的各项政策措施,以破解民营企业生存和发展难题、推动全民创业为重点,全面提升对全民创业、民营企业的服务广度和深度,积极扶持企业做大做强,营造了有利于全民创业和民营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

1、贴进企业帮扶,协力破解企业发展环境问题。市工商联实行领导班子成员包联基层工作责任制。市工商联共分成五个小组,每个小组包联两个县市区工商联、行业商协会,15家以上企业,每月深入企业不少于5天,切实把非公企业当前存在的问题摸清、搞准,对排查出的企业发展问题及时汇总,研究解决问题办法和对策。

2、搭建融资、用工等各种服务平台,助推民营企业转型发展。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阜阳市工商联主动与徽商银行阜阳分行、建行阜阳分行、信用联社等金融机构合作,进一步拓展为民营企业金融服务的领域和渠道,搭建银企合作平台。如:组织五金、机电协会和阜阳汽配城、汽车行业等协会与银行对接,合计到位贷款资金2.66亿元。

3、市工商联会同市总工会、人社局等单位充分挥“三方协调”机制,解决企业用工、调解薪酬等方面的瓶颈问题,今年,我会获得全市促进就业先进单位。

4、开展调研找准非公经济发展问题,提出合理建议。按照省委统战部、省工商联的部署和市委、市政府的安排,我市对影响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三门”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活动,开展第三方评估工作。促进行政效能更快、服务质量提高、民营企业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

5、建立党委、政府联系非公经济人士制度,加强对口联系、建立“工商联直通车”机制。每年春节期间,我会召开民营企业家座谈会,市四大班子主要负责人出席座谈会,了解当前民营企业运行状况,听取意见建议,并将座谈会上民营企业家提出意见建议汇总,交相关部门办理。建立民营企业家与市领导“月谈会”,每月组织企业与市领导直接对话,减取中间环节,让市领导听取最直接、”原汁原味”的建议。

6、建立“工商联直通车”机制。建立工商联专报制度,形成高效快速的工商联遴选反映、领导批示、部门办理、督查反馈的工作机制,促进相关问题的解决,优化我市非公经济发展环境。。

      五、积极参政议政,促进优化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环境

市工商联紧紧围绕工商联的经济性特征、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非公企业发展的问题进行调研,紧扣党委、政府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主题,集思广益,充分发挥参政议政主渠道作用,为阜阳市民营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出谋划策、建言献策。

1、市联深入区县工商联、行业、异地商会以及广大会员企业调查研究,形成了一系列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调研材料,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如《简政放权释活力  激发民资促改革》市政协团体提案得到市委主要领导重视,列10号重点提案,并签署意见建议要求有关部门落实办理。《以生产促生活  创百企联百村  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参与美好乡村建设》荣获全市统战实践创新优秀成果,《优化民营经济投资环境扩大县域经济有效投资》,荣获全省工商联系统优秀调研成果三等奖。我会参政议政工作反映非公企业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愿望和要求,切合了市委、市政府的经济工作重心,为政府有关部门制定相关政策起到了重要的参政作用,推动了相关问题的解决。

2、针对宏观经济形势的复杂变化,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积极通过政协的大会发言、团体提案、资政会、常委会、社情民意和工商联直通车等  参政平台建言献策,有力地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3、加大政治安排力度。对政治上表现好,具有相当经济实力和广泛社会影响的,能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代表性人物逐步培养,重点联系,积极推荐他们担任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工商联执委、行风评议员、民主监督员、人民陪审员等。截止目前,市工商副主席、副会长担任各级政协、人大代表等社会职务率达90%以上。截止2015年5月全市非公经济人士担任政协委员、人大代表746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