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市发展改革委多措并举助推经济发展

23.06.2015  18:13

               

      今年以来,面临宏观形势严峻复杂和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等诸多不利因素,阜阳市经济发展面临重重严峻考验,市发展改革委审时度势,积极行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举措正在紧锣密鼓付诸实施之中:华润电厂二期项目获得批准,商合杭高铁即将开工,郑合高铁、引江济淮工程前期工作取得重大进展……相信随着一系列利好因素的持续叠加、发酵,将为全年经济保持持续健康较快发展态势打下坚实基础。

         

      突出规划引领,护航经济发展。围绕国家、省“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部署和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皖北争一流、全省赶平均、同步达小康”的战略目标,启动“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召开了全市“十三五”重大项目编报工作会议,建立了总投资11067亿元的“十三五”谋划项目库,开展了《我为“十三五”规划建言献策》活动,邀请了省发展改革委规划专家作“十三五”规划编制专题讲座,完成了重大课题研究。目前“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思路初稿已经完成,正在修改完善。

         

      推进项目建设,夯实发展基础。没有项目,就谈不上发展。始终坚持经济工作项目化、项目工作责任化,紧紧围绕全年固定资产投资超千亿元目标,加大项目谋划力度,加强项目建设管理,坚持月调度、月通报,项目投资工作成效显著。1-4月份,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65.7亿元,增长37.6%,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3.7个百分点,居全省首位。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72.4亿元,增长36.2%,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9.9个百分点,居全省第2位。1-4月份全市在建重点项目333个,完成投资263.6亿元,增长20.4%。一批重大项目进展顺利,欣奕华新材料建成投产,祥源颍淮生态文化旅游区、城市规划馆等项目开工建设,金种子生态产业园、江汽重型卡车制造、阜阳煤基新材料和意大利生物质产业园建设扎实推进。1-4月份共谋划重大项目225个,总投资2624.6亿元。

         

      力推结构升级,增强发展后劲。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大力支持煤电、化工、电子机械、生物医药、纺织服装、食品加工、林产品、再生资源八大支柱产业发展,不断增强经济发展后劲。用好用活国家、省支持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资金,培育壮大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扶持壮大成长性好、竞争力强的骨干企业,推动贝克药业结核病药物生产线等项目加快建设。切实把服务业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研究制定加快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强重点企业和重大项目建设,继续做好现代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和集聚区建设工作。

         

      深化重点改革,释放改革红利。切实把改革作为破解难题、促进发展的关键,突出问题导向,狠抓重点突破,最大限度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研究起草《阜阳市地方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2015年本)》,承接落实好省取消下放的行政审批事项,继续清理减少行政审批事项。深入推进行政审批“两集中、两到位”,精简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前置条件,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认真实施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城市公立医院改革正式启动,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和机关养老制度改革稳妥推进。

         

      抢抓发展机遇,推进新型城镇化。为贯彻国家和省开展新型城镇化试点工作部署,进一步抢抓新型城镇化政策机遇,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持续改善提供强劲支撑,努力形成具有皖北地区特色、可复制、可推广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经验和模式,着力构建中心城市、中等县城、中心镇和美好乡村“四位一体”城乡发展新格局,成立了阜阳市推进新型城镇化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由我委牵头推进阜阳市新型城镇化试点工作,《阜阳市新型城镇化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初稿)》已经完成,目前正在修改完善中。

         

      保障改善民生,促进民安民富。深入实施阜城基础教育设施三年提升计划和阜阳医疗资源建设三年发展计划,继续实施《阜阳市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年)》,不断加强医疗、教育基础设施建设,18所学校和8所医院建成使用,15所学校和15所医院正在加快建设,今年将再开工建设8所学校和3所医院。大力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今年计划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81269套,基本建成31356套。截至5月底,全市共开工各类保障性住房12508套,基本建成1428套。开工建设市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文化馆、工人文化宫和大剧院,全市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