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三宝线业:用玉米纤维做被套

25.09.2015  11:03

  

      20多年获得30多项国家专利,自主研发用玉米纤维做成被套,8个月线上产品销售额破500万元……借助技改创新和两化融合,一家老牌棉纺织企业在同行业发展后劲滞缓的情况下逆势上扬,焕发了新活力。

   从地头到床头

  附加值提升了,竞争力更强

  起步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三宝线业,旗下拥有三宝纺纱厂、三宝织布厂、三宝家纺厂、三宝麻业公司等加工厂。历经二十余年风雨,依然红红火火,这在家纺行业并不多见。说起发展秘诀,现为安徽三宝棉纺针织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的马晓飞滔滔不绝。

  在马晓飞看来,传统产业的发展,主要在于改造提升,拥抱新技术,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三宝线业的产业链条有多长呢?一朵棉花摘下后被公司收走,送进纺纱车间,经全自动设备,棉花被强力吸进了管道,随后进入一套拉伸设备,蓬绒绒的棉花被拉成了条状盘在一起,随后纺成细纱,细纱会被送入下一个环节;在织布厂,各种布料就会成型;再经家纺车间加工,一套套精美的床上用品就诞生了,销售公司会将产品送往千家万户……

  “从地头到床头,完整产业链条降低了物流等中间环节成本,也充分利用了资源,提高了产品附加值。”马晓飞说,产品附加值提升了,市场竞争力也更强。

   从生产到研发

  技改升级,节成本提效益

  节约成本需要在技术革新上不断迈出步伐。

  作为一家老牌棉纺织企业,早在2011年,公司就被评为安徽省创新型试点企业、安徽两化融合示范企业,2012年被评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三宝线业与安徽农业大学、中国纺织科学院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走产学研联合的道路,不断加大技改投入。”马晓飞表示,目前,公司拥有65人的专业研发队伍和一个设计团队,拥有30余项国家专利。

  探索没有止境。如今,三宝线业又在产品结构调整方面迈出了新步伐,一种由他们自主研发的玉米纤维混纺布已面世,市场反响强烈。“通过提取玉米中的元素,替代纯棉产品,附加值提升,产业链也得到延伸,”马晓飞说,“这意味着,人们能用上玉米纤维做成的被套”。

  通过技改升级和技术创新,产品实现了升级换代,外贸业务订单逐渐增多。今年前八个月,公司已完成出口1500万美元,预计全年可达2300万美元。

   从线下到线上

  传统产业沾上“信息化”

  出口业务扶摇直上的三宝线业,没有忘记拥抱互联网信息技术。

  三宝线业目前在全国拥有200多家专卖店,但仍注重电商销售渠道的开拓。公司不仅成立了电子商务部,还引进了一批具有丰富电商运营经验的高级人才,加大电商推广费用的投入。

  目前,公司形成了多品牌、多平台的网销方式,主要合作平台包括淘宝、天猫和苏宁易购等国内一线电商平台,并结合实际,开发适销对路的电商产品。

  “今年前八个月,网上销售额已破500万元,预计今年全年将突破800万元。”三宝线业公司电子商务部负责人赵楷表示,电子商务丰富了销售渠道,扩大了销售收入,节约了线下销售的人力资源。同时,线上的客户遍布全国,还提升了品牌影响力和企业知名度。

   前八月

  技改投资增一成

  三宝线业的发展只是阜阳市传统产业发力改造提升的一个缩影。

  今年以来,阜阳市多举措促进企业技术改造升级,严格产业政策导向,大力实施技术改造升级计划,进一步淘汰落后产能,研发一批核心技术,提高产品附加值,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在宏观经济形势下行压力增大的情况下,依然取得了不错的实效。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8月份,阜阳市全社会投资完成610.3亿元,同比增长28.0%,技术改造投资完成898502万元,同比增长10.1%。列入省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导向计划共389项,1-8月份完成投资151.5亿元,同比增长45.7%;其中,亿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106.5亿元,同比增长80.2%。

  “下一步,阜阳市将更加注重促进创新能力的增强和创新成果的产业化,培育名牌产品,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创建一批两化融合示范区和示范企业,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市经信委技改科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促进工业布局向产业协作配套、集约高效和循环化方向发展,力争产业结构调整有新成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新进展、科技创新有新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