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南县柳木文化专业市场情况

01.08.2016  19:04
        阜南县借势发展,把柳木文化产业作为脱贫致富、振兴县域经济、扩大外贸出口、增加农民就业的主导产业,成立领导组织,编制产业规划,建设产业园区,制定扶持政策等,举全县之力扶持该产业做大做强,使之呈现出集群效应凸显、出口增涨强劲、创新创牌突出、转型升级加快、发展后劲充足的良好态势。通过多年来的发展,阜南县柳编获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阜南县已成为全国四大柳木文化产品生产集聚基地之一,荣获了“中国柳编之都”称号。       (一)基本情况       阜南柳编经过多年来的发展与转型,已从传统意义的柳编产业转型发展为涵盖柳、藤、草、竹编、混编、铁艺、布艺的传统柳编、家居、装饰、礼品、园艺的循环经济及战略性新兴产业---柳木文化产业。目前全县共有柳木加工企业148家,2015年全县柳木文化规模企业共实现产值30亿元,截止到2015年12月份,全县进出口总额30777万美元,同比增长18.78%,其中出口总额30163万美元,进口总额614万美元。67家柳木文化企业出口26017万美元,占总出口比值86.2%,同比增长20.9%;金源柳木、利民、孟府家、华宇四家“首批安徽省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企业”共出口5499万美元,占全县柳木文化企业出口额的21.14%。全县每年柳木加工为农民增加收入4.5亿元,税收达到1亿元。阜南县柳木工艺品品种多样、用途广泛,约20大系列几万个品种被广泛用于日常生活、商品包装、家庭装饰、艺术观赏等各方面。阜南柳木产品外向度高,近一半以上产品直接或间接出口,产品远销北美、西欧、东亚、东南亚及港、澳、台等120多个国家和地区。阜南柳木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国内外客商了解阜南、走近阜南、投资阜南的名片,是阜南170万人口发家致富、阜南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民需产业,是繁荣走上幸福小康的优势产业,努力打造的首位产业。       (二)存在问题         柳木专业市场虽然发展优势明显,发展势头强劲,但还存在着不少需要解决的问题。        1、缺乏行之有效的产业规划  。柳编产业集群发展十分迅速,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加快,需要有一个科学、行之有效的柳编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引导企业向新的更高一层产品链发展,避免产业集群内企业产品发展时的同质化,消弱了错位竞争优势,引导柳编产业集群健康发展。        2企业面临的融资困难较大。柳编产业集群企业都面临融资困难,据调查统计,现在企业流动资金的缺口大。       3、生产服务业相对滞后。柳编产业已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柳编产业链条和较为合理的分工格局,但整个柳编产业所依赖的其他相关产业或行业的发展不是很充分。比如黄岗的物流业发展相对滞后,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迫切需要政府给予支持,建设一个与黄岗柳编产业集群相配套的大型物流企业。另外市场化的人才、培训、法律、会计、咨询等机构或企业还没有发展起来,以至于企业不得不自己提供相关服务,产业分工不细,一个企业就象一个“小社会”,既浪费了资源和精力,又提高了成本。        4、功能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柳编产业集群虽已形成并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但其非流动性要素与柳编产业集群的发展态势相比不相配套。该镇虽然面对柳编企业的发展需求,建设了面积达1平方公里的柳编功能区,由于镇级政府财力有限,其水、电、路、通信、信息、排污、绿化等基础设施严重滞后,基础设施的相对滞后将会影响柳编产业的发展,迫切需要上级政府或部门给予基础设施建设的贴息贷款项目支持。        (三)下一步打算       一是制定发展目标。围绕柳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集聚发展这一核心,打造“适宜加工的原材料种植区,链条完整的产业发展区,职能配套的研发、设计、检验检疫、培训中心,多维开放的销售物流中心,功能齐全的产业服务平台,地域鲜明的柳木文化旅游观光区”六个重点,引入互联网+、金融资本运作,使柳木文化产业插上腾飞的翅膀,努力实现企业效益倍增、产业规模倍增,形成享誉中外的阜南柳木文化产业集聚基地。到2020年,柳木文化产业产值达100亿元以上,全县杞柳、泡桐种植面积达15万亩,从业人员达20万人,进出口总值达10亿美元。到2025年,柳木文化产业产值达200亿元以上,全县杞柳、泡桐种植面积达20万亩,从业人员达30万人,进出口总值达20亿美元,确保我县柳木文化产业产值全国领先。       二是完善产业规划。围绕创建“中国柳编之都”、“世界柳编之都”目标,抓紧编制全县柳木文化产业发展规划,重点突出经开区柳木文化产业园详细规划,用科学的规划引领全县柳木文化产业发展。加快建设柳编文化产业园建设,将园区打造成为集柳编生产、研发培训、商贸物流、商务会展、参观考察、旅游观光、休闲娱乐等为一体的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和国际柳编出口贸易基地。       三是拓宽发展平台。建设柳木文化产业园。依据县城总体规划,依托经开区文化创意产业园,规划建设用地面积3.84平方公里,建设柳木文化创业孵化器、展览展示厅、产品交易专业大市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承接 广东 、浙江、山东、福建等柳木文化相关产业转移,将柳木文化产业园打造成为集生产、研发、物流、会展、考察、体验、观光等为一体的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和国家级柳编转型出口示范基地。力争到2020年产业园柳木文化企业达60家,产值80亿元;2025年企业达120家,产值160亿元。规范完善以黄岗为中心的杞柳交易市场。依托黄岗功能区,规划建设柳木交易专业大市场,满足柳木文化企业生产物资交易需求。建设柳木文化观光功能区。探索乡村旅游与柳木文化创意对接,建设柳木文化公园,重点打造柳木文化景观带、生态景观功能区、柳木文化观赏体验休闲旅游区;在王家坝湿地公园由水及岸阶梯式的栽种蒲草滕柳,打造王家坝生态旅游观光区。       四是优化扶持措施。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县委书记任组长、县长任第一副组长,县四大班子分管负责人任副组长的高规格柳木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抽调专人集中办公,办公室负责制定政策,监督各项优惠政策的落实,协调解决柳木文化产业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困难。设立专项发展资金。从柳木文化产业实现的财税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并整合各级惠农扶持资金,设立5000万元的柳木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以后每年新增1000万元,在执行我县各部门已出台政策的基础上,重点支持原材料种植基地建设、土地平整补贴、非遗文化项目奖补、参展补贴、“走出去”、物流补贴、固定资产投资补贴等。拓展企业融资平台。发挥财政、金融资金的引导作用,财政担保、金融贷款、转贷通等向柳木文化企业倾斜;激活民间资本参与柳木文化产业的研发、生产、营销、采购等各个环节;实施新型政银担合作机制,新发生的各类融资担保业务全部纳入“4321”政银担合作试点;支持有条件的柳木文化企业利用国内外资本市场上市融资,对企业上市、企业因上市(挂牌)改制需要补缴的相关税收,按照省市县相关政策执行;鼓励龙头企业发起成立或引进基金公司参股柳木文化产业的发展。       五是壮大产业队伍。围绕非遗和文化传承做文章,依托县职教中心等加强校企联合培训,整合新型农民培训资金,重点实施“千人培训计划”,开展柳木传统编织技术、中高端创新技术、营销、企业管理、报关、报检、会计、统计等人才的培训,建立专业人才库信息库,力争将培训中心打造成全省、全国特色培训、就业基地。建立柳编传统技艺传承基地和传习所,做好传承保护工作;建立柳编工艺美术人才信息库,培养一批国家级、省级工艺美术大师和专业技术人才,为阜南柳木文化产业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六是提升创新水平。建立柳木文化互联网研发平台。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使柳木文化产品的研发前推、创意世界征集,实现产品多样化、人性化设计,使企业逐步由产业中低端上升至产业研发、销售的高端,增加产品的销售量、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增强产品的竞争力,通过互联网研发平台实现企业效益倍增、产业规模倍增。创建柳木产品设计中心。依托科研院校(所)、国家级、省市县级柳编文化传承人,建设柳木文化传承设计中心,走产、学、研相结合道路,建立 产业技术 支撑体系。建设公共检验检疫中心。围绕地理标志产品、省级外贸转型示范基地做文章,争创省第二批新兴产业聚集基地和国家级外贸转型出口示范基地。积极创建国家级、省级检验检测中心,力争5年内,建成长三角关区认可的检验检疫中心,满足全县、全市、全省及周边省区柳木文化产业的需求。       七是完善服务体系。加强行业自律,进一步完善阜南柳编工艺品协会、阜阳市轻工工艺品进出口企业协会、阜南县中小企业金融综合服务中心的服务功能;建设柳木文化孵化中心、柳木文化中小企业创业基地、柳木文化产业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宏观政策、产业政策、产业安全、产业动态等信息服务。建立柳编企业项目库、产品库、人才库、政策法规库等,提供信息、网络、结汇、海关、检测等服务产品,创优服务品牌。搭建节庆展会平台。立足阜南柳编历史悠久、工艺精湛的独特优势,依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杞柳之乡”、“中国柳编之都”、“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等美誉,定期举办“柳编艺术文化节”、柳编技艺传承人技术比武大赛、企业新产品新工艺展示展演活动;通过举办以柳木文化为主题的推介会、客商座谈会和网络招商等形式,宣传我县柳木文化市场发展前景,提升柳木文化产业的知名度,做响阜南“中国柳编之都”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