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推广措施更实在规划更长远

03.07.2014  11:26

      6月23日,深圳市法制办在其官网公布《深圳经济特区全民阅读促进条例》(征求意见稿),这是继6月初湖北省政府法制办公布《湖北省全民阅读促进办法》(征求意见稿)后,地方全民阅读立法方面传出的又一声音。全民阅读地方规章对推进全民阅读的效果如何?怎样将制度设计转化为切实可行的举措?《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就此采访了多位业内人士。

 

      让阅读回归大众
      从出台的征求意见稿看,湖北省拟设立全省阅读基金,初始规模1亿元,并逐年增加。地方各级政府将全民阅读工作所需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有条件的地区可设立地方阅读基金。深圳拟设立公益性全民阅读基金,由市财政提供启动基金,依法吸纳接受自然人、法人及其他组织的捐赠。
      “需特别说明的是,立法出发点不是限制市民的阅读权利和自由,而重在规范和约束政府及相关机构的权利、责任和义务。”深圳市文体旅游局有关负责人对此表示。
      据了解,全国其他一些省市也已启动全民阅读地方规章制定工作。这样的现象,在全国政协委员、现代出版社社长臧永清看来,“都是好事,应该拿出切实可行的办法,把这件事做好、做扎实,真正惠及大众。
      一直致力于阅读推广的知名书评人李杰说:“湖北和深圳的举措,都立足于教育人、培养人,立足于长远,对提升民众文化素养和国家综合国力,将是一种长远的回报。

 

      推广要善结盟友
      在有关全民阅读优惠政策方面,湖北省出台的办法规定采取政府购买、项目补贴、税收减免、奖励等方式,鼓励和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全民阅读服务。
      对此,臧永清认为,推进全民阅读活动应顺势而为,不少民间组织资金比较困难,大家推广全民阅读活动全凭兴趣和爱好,如果地方政府能够多给予资金扶持,想办法把实体书店利用起来使之成为文化活动场所,就能解决一定问题。
      深圳出台的办法拟从阅读管理、阅读资源、阅读推广、阅读保障等方面确立十大制度。拟采用福利彩票公益金一定比例用于资助新生儿家庭、低收入家庭、特殊人群的阅读服务,建立公益彩票支持全民阅读制度。
      “前天我看了深圳的这个条例,全民阅读与文化教育联系比较紧密,在可控范围,并设定了活动指标,推行力度相当大;对一些不可控的边缘机构,在开展全民阅读方面则以鼓励为主。”多年致力于亲子阅读进入家庭的三叶草故事家族创始人李迪如是告诉记者。

 

      功夫下在需求上
      在两份文件中,两地都对特殊人群阅读福利给予足够关注。湖北鼓励和支持中小学加强校园阅读文化建设,学校应保证学生在校期间每天参加30分钟的课外阅读活动;在进城务工人员居住相对集中的区域,所在地政府和企业应设立阅读设施,提供阅读服务。
      深圳则将阅读指导覆盖到新生儿家庭、低收入家庭。鼓励企业或社会组织按指定书目为新生儿家庭免费提供阅读书包,各独立建制的少年儿童图书馆则为新生儿父母提供阅读技能培训及指导。值得一提的是,深圳对低收入家庭未成年人派发阅读成长书包,并为他们及其父母提供阅读培训。
      采访中,几位人士还对阅读立法的具体环节和国家层面规划提出一些建议。李杰说:“出台全民阅读法规性条文,还应在贴近公众的实际阅读需求方面下功夫,把公众的阅读情绪调动起来,比如‘90后’想读什么?‘00后’喜欢什么内容?这方面需要有针对性,才能创设更多更好的阅读空间。
      臧永清希望在国家层面成立全民阅读指导委员会。他说:“阅读需要兴趣,兴趣需要培养,这就需要专家进行阅读指导。这方面,民间读书会的一些做法非常好,他们了解乡村群众喜欢读哪些书。因而,我们应该每年评选推荐全民阅读好书书目,这样大家阅读时就有了相对明确的选项。

 

      编后语:
      当阅读成为一个社会文明水平和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注脚之一,就有了用法律规范和推动的必须。在这个层面上,全民阅读立法不同于一般性法律规章,其出发点重在规范和约束政府及相关机构的责任和义务,最终带给公众更多文化权利和福祉,并使阅读行为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全民阅读需要具体而行之有效的制度设计,深圳和湖北都给出了较为具体的举措,对于其他地方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湖北省拟设立初始规模1亿元的全省阅读基金,并将逐年增加。深圳拟采用福利彩票公益金一定比例用于资助新生儿家庭、低收入家庭、特殊人群的阅读服务。这些切实、创新举措将推动全民阅读活动更加高效、实效、长效。
      相信这两个在阅读文化方面走在全国前列的地方的举措,必将带动全民阅读立法工作更广泛地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