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启动实施参与长江经济带建设三年行动计划

08.01.2016  11:15

习近平总书记在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强调,长江流域今天仍然是连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纽带。全省经济工作暨城市工作会议提出,要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等开放战略布局,进一步提升“引进来”和“走出去”水平,推动外贸“优进优出”。新常态下,如何把握新机遇、应对新挑战,提升安徽省开放型经济水平,记者采访了政府部门相关人士和有关专家。

用好产品开拓市场,推动“优进优出”

——“十二五”以来,机电、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比逐年提高,现代服务贸易进出口年均增速39.1%

拉动经济增长“三驾马车”中,出口具有支撑作用。进出口贸易发展如何,反映出我省外向型经济的水平,也反映出结构调整的成效。会议在部署2016年经济工作时,明确要求推动外贸向“优进优出”转变,加快培育以技术、标准、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竞争新优势。

“保持对外贸易持续健康发展,既是拓展市场空间、促进经济增长的需要,也是推进结构调整、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需要。 ”省商务厅对外贸易发展处负责人孙永彬表示,新常态不仅仅是速度的变化,更有结构的优化、动力的转化,是发展的更高要求,必须要把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与我省调转促行动计划有机结合起来,找出能够促进外贸增长的关键环节,加大支持力度,形成新的增长动力。

“‘优进优出’对应的是‘大进大出’,全省经济工作暨城市工作会议提这样的要求,正是基于传统的‘大进大出’外贸增长模式已经难以为继。 ”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国际经济研究处处长黄舜说,这种转变主要体现在新流程、新优势、新领域和新政策4个方面,即打造更加便捷的通关流程,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商品结构,加快服务贸易发展、建立健全服务贸易促进体系,实施效益导向型的外贸政策。

在省经济信息中心经济师刘爱华看来,实现“优进优出”,必须从供给侧改革入手,以适销对路的产品激发海外消费者的购买欲望,改变现在外需乏力的现状,从而带动出口,促进外贸健康稳健发展。 “稳增长和调结构是统一的,适销对路的,就是市场需要的,也是最有竞争力的,也必然能帮助企业抓订单、拓市场,优化外贸产业结构。 ”

加强内外联动,提升国际产能合作层次水平

——累计72家世界500强公司在皖设立了120家企业,“走出去”足迹遍及五大洲110多个国家和地区

新常态下,高水平“引进来”、大规模“走出去”正在我国同步发生。近年来,我省紧紧把握全球产业格局深度调整的机遇,全面深化对内承接和向外转移,将“引进来”和“走出去”打造成拉动投资增长、促进结构调整的两大引擎。 “十二五”以来,先后引进境外世界500强企业20家;水泥、汽车、钢铁等优势产业“走出去”成效显著。

“目前,我们传统产业投资相对饱和,环境承载能力已接近上限,外资企业享受超国民待遇的时代已经改变,拼政策、拼资源、拼环境的传统招商模式难以为继,未来区域的竞争力更多地体现在公平、透明、高效等软环境因素上。 ”黄舜认为,我省应在改进招商方式、方法上多下功夫,突出引资引技引智一体,开展全球精准招商,引进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龙头企业,支持基础较好的地方发展总部经济,引进研发、结算、采购、物流等产业链高端环节。

当前,经济全球化正在深入发展,加快走出去,推进国际产能合作,是我省破解发展瓶颈、拓展发展新空间、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对此,会议明确指出,认真落实“一带一路”建设实施方案,围绕重点国别、重点产业建立产能合作项目库,支持建材、汽车、钢铁、有色、能源、建筑、农业等领域骨干企业建设境外生产基地,推动企业加快走出去,提高走出去的组织化程度。

省国际经济合作商会秘书长连瑞南表示,在全球产业布局加快调整的形势下,要不断创新开放模式,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内外联动、双向开放,以更加有效地促进结构调整、产业升级。“比如,我们应进一步鼓励企业领办境外经贸合作区,加快我省优势产能输出,带动设备、技术等产品出口,进一步加大外向型大项目招商力度,培育外贸发展产业基础,推动外资、外经、外贸高效联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