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五年|长丰:草莓稻虾齐上阵 特色农业助脱贫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新安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新安晚报或安徽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讯 水湖镇种植草莓;岗集镇青峰岭村种植薄壳山核桃;吴山镇楼西村种植奶油小南瓜;造甲乡则把水稻和龙虾结合起来开展“稻虾共养”;庄墓镇更是打造田园综合体,将旅游和种植业、养殖业结合;而声名远播的马郢社区,则通过助学助农助村的方式,不仅让贫困户脱贫,更让乡村走上振兴之道。记者日前在合肥长丰县采访看到,长丰正围绕现代农业“310”工程,让特色农业、旅游业、田园综合体等助力脱贫攻坚。
硕然生态扶贫产业园。
小小草莓带动农民增收
昨天中午,在长丰县水湖镇合肥田峰草莓有限公司,61 岁的田多胜正在忙着自己的工作。田多胜是附近左店乡陆桥社区的贫困户,几年前也尝试着种植草莓,希望增加收入,“但种草莓是技术活,病虫害防治等需要很高的技术,我也不懂,就靠天收,所以也没挣到钱。”今年上半年,田多胜经人介绍,来到了当地有名的田峰草莓工作,“他们的技术水平很高,草莓种得好。”在这里,田多胜一天能挣100 多元,一个月有3000 元的收入,“更重要的是,我在这里可以学到最好的草莓种植的技术,学好之后,以后我自己也可以在家更科学地种植草莓。”
田峰草莓生产经理杜飞告诉记者,为了带动周边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田峰草莓制定了帮扶脱贫计划,“首先是土地入股分红,农户将土地入股到合作社,按照每亩1000 元的保底分红,投产后可以享受合作社收益分红。”另外,田峰草莓还优先安排贫困户在园区务工,“更重要的是,草莓种植技术含量很高,所以我们还开展技术扶贫,帮助他们掌握最好的技术。”
据统计,2017 年,田峰草莓为9 个村居261 户贫困户培训了草莓种植技术,同时帮助费岗村16 户贫困户参与园区生产,帮扶左店乡梁曹村64 户贫困户建设扶贫产业园,并与16 户贫困户签订《草莓技术服务协议》,提供3 年免费草莓种植及销售技术指导,使贫困户亩均增收5000元以上。
在有着“中国草莓之都”美誉的长丰,还有不少像田峰草莓这样的企业,通过小小草莓开展扶贫攻坚,让贫困户从草莓产业中获益。长丰县扶贫办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以来,长丰通过发展草莓产业,870 户贫困户实现户均增收3 万元以上,而通过务工及资金资产入股,2500 户贫困户实现户均增收5000元以上。
特色农产品为幸福加码
除了草莓,长丰不少乡镇也在发展特色种植业,为脱贫攻坚助力。
日前,记者来到位于岗集镇青峰岭村的安徽省顺源农业有限公司。公司总经理沈军城是本地人,2014 年回到家乡创业,鉴于所处江淮分水岭的地理气候条件,他选择了种植薄壳山核桃,并带动全县种植薄壳山核桃面积达4万亩。
创业伊始,沈军城就怀着“让家乡变美,让乡亲增收”的初心,而这几年薄壳山核桃产业的发展,也确实给村民和贫困户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2014 年以来,企业先后流转土地面积2400 亩,年租金600 元/亩,“青峰岭村流转农户113 户,户均租金收入每年有12743元。”留守在家的老人,有不少也来到顺源农业公司务工,日工资65到150元不等,一年工作200多天,就有上万元的收入。
“另外,我们还有土地入股的分红扶贫,并给贫困户输送产业,开展造血扶贫。”2018年,企业为青峰岭村105 户贫困户每户免费提供薄壳山核桃种苗20 到30 棵,承诺以高于市场价10%的价格回收贫困户的产品,并帮助他们销售,“帮助他们可持续地增收。”而距离青峰岭村不远的吴山镇楼西村,则选择了奶油南瓜特色种植。记者在楼西村贫困户帮扶一览表上看到,几乎每家每户都选择了种植奶油黄瓜,而他们也确实从中受益。据楼西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陶余川介绍,目前全村已种植了2200 亩奶油南瓜,不仅为村民带来了很大一部分收入,也为49 户贫困户每年增收约5000 元。“有一家贫困户叫徐配涛,家里种了五六亩,每亩按3000斤算,一年能有大约2万元的收入。”
吴山镇楼西村种植的奶油小南瓜喜获丰收。
稻虾共养创新扶贫模式
勤劳智慧的长丰人,始终追求如何让土地产生更大的价值。而稻作文明悠久的造甲乡,则探索出“稻虾共养”的答案。
2014 年前,造甲乡与多数江淮地区农业乡镇一样,坚持传统的“一稻一麦”。脱贫攻坚战打响以后,为破除收入短板,寻找产业脱贫之路,造甲乡开始深入调研。其间,建档立卡贫困户崔兴文探索出的稻虾共养新模式,引起了扶贫工作队的注意。
原来,先天残疾的崔兴文成功验证了稻虾共养模式的科学性与可行性,既解决了冬季低洼田撂荒的问题,还能充分利用稻田资源,将水稻种植、小龙虾养殖有机结合,通过资源循环利用,全程不使用化肥、农药,达到小龙虾、水稻交替产出,产品品质同步提升的目的。
昨天,在造甲乡双河社区的月亮湾农家小院,48 岁的贫困户崔斌向记者展示了稻虾共养模式。“每亩田,水稻收入能有1000 多元,现在小龙虾能收入大约4000 元,我种了30 多亩地,一年收入有十多万。”稻虾共养后,每亩田增收4000 元,这让贫困户和村民们从虾稻田里翻出了“金疙瘩”。而今,造甲乡稻虾共养面积已达3.2 万亩,年产销优质小龙虾1200万斤。
村民在田峰草莓园工作。
稻虾共养的扶贫产业,除了带来了丰足的小龙虾,还催生了另一个优良产品“虾稻米”。锐丰家庭农场负责人韩有军告诉记者,虾稻田里全程不能施用化学肥料与公害农药,所以虾稻米品质很高,“我们培育的‘军松’虾稻米,达到出口欧洲标准,还在长丰首届虾稻米品鉴大赛中拿到一等奖,很受消费者青睐。”记者了解到,虾稻米每斤卖到大约8.5 元,每亩大概可以有3000 元的收入,这给当地村民和贫困户又带来了新的增收。
稻虾共养为农民增收。
田园综合体提供“综合扶贫”
长丰不仅有各种各样的特色农业,还拥有丰富的旅游、休闲资源,从而催生出一批田园综合体,成为脱贫攻坚的新载体。
日前,记者来到长丰庄墓镇的金桥现代农业示范园区采访。4200 亩的园区内,种植了1400 亩高标准精品果树,建设了600 多亩精养鱼塘和1000 多亩天鹅绒紫薇,打造成集民俗、农事体验、采摘休闲观光、亲水游玩等为一体的示范园区。而金桥社区也通过流转闲置土地、资金入股、园区务工等多种途径,帮助贫困户发展产业,增加收入。
园区里硕然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李杰告诉记者,企业不断吸收周边贫困人口在园区内务工,其中还包括22 名残疾人等特殊群体,“他们可以负责果树修剪、蔬菜种植,企业还购买了社保。”据了解,目前金桥社区常年在园区内务工的有约45 人,户均年增收6000元。
同时,金桥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还为贫困户们低价提供好的种苗,免费提供技术指导,帮助他们发展产业。李杰说,硕然生态农业示范区与安徽农业大学共建了产学研合作基地,让贫困户们种植草莓、油桃等,“种植出来的水果可以供游客采摘,我们提供稳定销路。”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
长丰县扶贫办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脱贫攻坚,不仅仅是要让贫困户增加收入,更要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让他们用自己的努力和才智,加入到乡村振兴的时代洪流之中。杨庙镇马郢社区原是重点贫困村,三年来,在扶贫工作队帮助下,马郢社区实施“助学”“助村”“助农”的“马郢计划”,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不仅让村民和贫困户增收,还让教育、体育、文化等在乡村蓬勃发展,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现在,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都得到提高,大家的心气更足了。
1970 年出生的孙涛是马郢本地人,因为残疾而贫困。以前,他一直在外打工,主要从事家电维修等。2017 年,在得知家乡实施马郢计划后,孙涛回到了家乡。孙涛被马郢计划所吸引,加入了义工的队伍,“在助学的周末课堂里帮忙。”做义工,也让孙涛拓展了自己的“朋友圈”,慢慢地,他开始通过电商来帮助贫困户们销售特色农产品,给自己和乡亲们增收,“现在我和大家一样,劲头很足,希望能把家乡建设好,让乡村振兴起来。”
记者从马郢社区了解到,在扶贫合作社、扶贫驿站等的带动下,马郢社区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20 余万元。现在的马郢社区,一改往日空心村面貌,已成为安徽省乡村旅游扶贫十大线路之一,年接待游客近40000 人次,乡村旅游收入达200 万元,实现了由重点贫困村向乡村振兴的蜕变。
汪明 尹华耀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记者项磊(照片由长丰县委宣传部提供)
责任编辑:陶娜 文章关键词: 特色 综合体 田园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