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长三角“酋长会议”会晤机制 习近平提议建立

04.12.2014  11:16

2003年3月21日,从杭州的省府路开出一支车队,驶向上海。当天开始,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率领浙江省党政代表团对上海展开两天的学习考察,成员包括各市市委书记以及有关部门一把手共80余人,规模空前。

在绿树环抱的上海西郊宾馆翠园厅,习近平说明来意:虚心学习、主动接轨、真诚合作、互利共赢。结束对上海的访问后,习近平又率队赶往江苏。在南京,他再次表达了与“上海之行”相似的意图。

习近平提议建立定期会晤机制

作为此行的重要成果,浙江与上海、江苏分别签署进一步推进经济合作、技术交流的协议,并就习近平提议的建立党政主要领导定期会晤机制的设想达成共识。

对为何要建立定期会晤机制,习近平行前在接受《浙江日报》专访时表示:完善的合作机制是加强经济合作、推动区域经济健康有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保证。

习近平的沪苏之行也拉开三省市高层频繁互访的序幕,长三角区域合作骤然升温,2003年因此被视为“长三角元年”。

沪苏之行后,“接轨上海”成为浙江发展的关键词。2003年5月,浙江省委、省政府下发《关于主动接轨上海积极参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合作与交流的若干意见》。

经过酝酿、筹备,2005年12月25日,首次长三角两省一市主要领导座谈会在杭州召开,长三角区域合作正式纳入三省市最高决策层视野。

长三角发展升为“国家战略”

2007年3月,习近平调任上海市委书记。4个月后,他就率领阵容庞大的上海代表团开始江浙“学习考察之旅”,5天中考察了浙江嘉兴、杭州、义乌、宁波和江苏南京、无锡、苏州等城市。

此次江浙之行,既是呼应当年中央对长三角地区联动发展的要求,也是在继续力推他一直倡导的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调任上海后,他在更高的高度谋划进一步加快长三角区域整合和一体化建设。

2007年5月,在上海市第九次党代会上,习近平在报告中专辟一章讲区域联动发展,提出上海要立足国家战略,站在全局高度,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更好地服务长江三角洲,“长三角联动发展,一加二大于三。”

2007年的长三角两省一市主要领导座谈会11月底在上海召开,围绕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长三角地区率先发展、科学发展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对进一步完善与提升区域协调机制,推进长三角的合作向全方位、深层次发展,打造辐射作用更大的世界级城市群,充分发挥长三角作为经济增长极和发动机的重要作用提出了新要求。

“泛长三角”合作启动后扩容

2008年对长三角来说又是关键年份。这年,安徽省党政负责人首次参加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

地处中部的安徽一直有“向东发展”的“冲动”。1988年,安徽省提出“远学闽粤、近学江浙”。2004年起,安徽合肥、马鞍山、芜湖、滁州、巢湖等城市都曾以“观察员”的身份列席过长三角核心城市间唯一的区域合作组织——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的年度市长峰会,并递交入会申请。

2008年9月中旬,《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公布,第42条中明确提出“积极推进泛长江三角洲区域合作”。这是“泛长三角”首次被写入中央文件,意味着“泛长三角”被提至国家战略层面。

作为呼应,2008年12月在宁波召开的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首次邀请安徽省委书记、省长出席。至此,长三角合作形成“3+1”的新局。

2009年11月在苏州举行的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则明确安徽不再是应邀参加者,而作为正式一员出席。

2010年6月,我国首个跨省级行政区区域发展规划——《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出台,要求建立健全泛长三角合作机制,并首次明确,“长三角周边的安徽等地区具有区位、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源的比较优势,与长三角地区经济联系紧密,是长三角地区产业转移和直接辐射区”。

2011年11月,当年的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在合肥召开。 据《21世纪经济报道》报道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阅读全文
0

编辑:高勇

资讯标签: 长三角“酋长会议 习近平 定期会晤机制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