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其东:全面对接长三角 打造创新发展“智力库”与“人才库”

10.09.2020  00:40

作为全国应用型本科院校第一方阵的“排头兵”,近年来合肥学院不断探索推进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完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努力打造高等教育开放的新标杆。近日,校党委书记王其东在接受新华网采访时表示,合肥学院着力在做强一流本科、建设一流专业、培养一流人才上下功夫,将全面对接长三角产业链、创新链,努力成为区域创新发展的“智力库”与“人才库”。王其东围绕合肥学院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实现更大更多作为等议题进行了精彩阐释,现将全文转载如下:



  推动形成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不断为地方经济发展输送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

近年来,合肥学院大力推进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我们坚定应用型方向不动摇,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2003年,学校提出“地方性、应用型、国际化”的办学定位,借鉴国外办学经验,结合中国国情,系统推进“八个转变”( 即:办学定位向“应用型”、专业结构向“需求导向”、培养方案向“知识输出导向”、课程体系向“技术逻辑体系”、教学过程向“以学为中心”、师资队伍向“双能型”、育人机制向“两个开放”、质量评价向“两满意”转变)。

我们坚持服务地方不动摇,践行地方高校的责任担当。学校围绕安徽省“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四个一创新主平台”建设,主动融入地方发展和产业进步,全方位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我们着力在做强一流本科、建设一流专业、培养一流人才上下功夫。围绕新工科、新文科等建设,通过参加国际、国内专业认证和“双万工程“申报,引领带动专业结构优化、促进专业建设质量提升,培育和建设一批一流专业,推动形成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不断为地方经济发展输送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

面向地方经济社会主战场,学校及时优化专业结构,紧密对接产业需求。结合二级学院改革,以服务需求为导向,成立先进制造工程、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城市建设与交通、能源材料与化工、旅游与会展等11个新学院,一批新兴专业及若干产业学院建设正在谋划。2003年以来,学校培养了“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一线工程师和管理人才约6万人。

我们全力打造高水平的协同创新平台。学校与中外企业、政府合作建立了合肥学院水环境及污染控制院士专家工作站、功能性离子液体动力电池电解液院士工作站、巢湖研究院等多个高水平产学研合作平台。与外企开展“无人工厂”探索、共建“建筑及材料研发中心”。通过“周转池”编制计划,积极引进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和高层次人才,新能源和新材料、微电子、智能交通等新的科技创新平台正在建设。2018年、2019年,学校连续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我们坚持开放办学不动摇,不断提升办学的国际化水平。通过着力完善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顶层设计、着力推进人才培养的国际化、着力推进教师队伍的国际化、着力推进科学研究的国际化、着力打造“留学合大”品牌、着力推进中外人文交流,全面提高学校办学的国际化水平。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学校连续三届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近六年,学生获省级以上奖2909项,其中国家级奖项913项,国家级科技创新奖项328项。2018年,学校入选全国第三批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并获得硕士授予权。2019年,学校被教育部列入“十三五”更名大学中期调整规划。教育部将合肥学院的改革与探索誉为“安徽现象、合肥模式”。


发挥对外合作优势,聚焦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主动作为、创新作为,努力打造高等教育开放的新标杆。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为合肥学院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2014年,长三角地区应用型本科高校就已经在探索一体化发展的路径。当年11月, “长三角地区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在合肥学院成立,联盟的首批理事单位共23所应用型本科高校,合肥学院被推选为长三角地区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第一届理事会主席单位。

从2015年开始,我们逐步推进学生课程互选、学分互认、第二校园学习等教学活动,并互派专家、教授开展学术讲座及交流等。应该说,联盟的成立为进一步在应用型高等教育领域推动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础。

2018年,在第十届长三角教育一体化发展会议上,三省一市共同签署了《长三角地区教育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战略协作框架协议》和《长三角地区教育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该《战略框架协议》的发布标志着长三角教育发展进入到一个全新的一体化、高质量发展阶段。

我们要继续在应用型上做文章。一方面,要加快探索如何建设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应用型大学,支撑长三角地区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作为主席单位,要进一步发挥长三角地区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的作用,推动有关高校进一步建立完善校校、校企、社会与学校互惠互赢机制,深化应用型本科培养模式改革,改革产学研合作机制,提供更多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在“区域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大框架下,进一步建立完善长三角地区应用型高等教育体系,推动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不断取得新进展。

合肥是国家4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之一,建设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既要汇聚世界一流科学家,也要培养一大批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高端应用型人才。一方面,我们要练好内功,在更高的平台上全面对接长三角产业链、创新链,成为区域创新发展的“智力库”与“人才库”;另一方面,积极融入“长三角高校技术转移联盟”,加速长三角主要相关高校产学研深度融合,破解阻碍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问题,提升高校科技创新和服务社会能力,实现区域高校及校企的深层合作和共赢发展。

合肥学院建校之初即确立了国际化的办学定位,多年来积极借鉴国际先进的高等教育理念,开展国际合作培养高层次人才工作。下一步,我们要进一步发挥对外合作交流的优势,为合肥市乃至安徽省各企业开展对外经贸合作以及外资企业提供人员培训、技术咨询、政策咨询等服务。此外,依托长三角地区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和中德教育合作示范基地,进一步开展中德、中欧等应用型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推动长三角地区应用型高校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的对外交流与合作。

今年是学校建校四十周年,也是中德合作共建合肥学院三十五周年,我们将继续发挥学校对外合作的优势,聚焦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主动作为、创新作为,努力开创学校开放办学的新局面,为合肥市和安徽省的对外开放提供有力的智力、人力、技术、文化等多方面的支持。

(信息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