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参与长三角城市群规划 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

26.01.2015  19:37

2014年,因为有了大家不懈努力,安徽省在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征程中迈出了新步伐。2015年已经到来,新的一年你我还需继续拼搏,让未来 生活 更美好。

2015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全省生产总值增长8.5%左右,财政收入增长8.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左右,进出口总额增长7%左右,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9%和9.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城镇新增就业6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全面完成“十二五”节能减排任务。

【深化改革】

A.全面推行“三单制”

今年将继续坚持简政放权、放管结合,进一步减少和下放省级行政审批事项,全面清理非行政许可审批。在省、市、县政府全面建立运行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涉企收费清单制度,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推行政府权力网上运行,让群众办事更方便、更省心。

B.办好国家农村改革试验区

今年将扩大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范围,抓好新增48个县市区试点工作。稳妥推进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和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深化农村集体产权、集体林权等制度改革,探索发展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认真办好国家农村改革试验区。

C.支持新设民营 银行

今年将大力发展普惠金融,提高农村商业银行和村镇银行服务水平,支持新设民营银行。推进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健全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

D.所有公立医院药品零差率销售

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所有公立医院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探索医疗保险管理制度改革。开展分级诊疗试点。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启动县域医疗服务共同体试点,大力发展社会办医。

【促进增长】

A.商合杭高铁今年开工

今年将实施一批战略性、全局性、基础性项目。新开工亿元以上重点项目1600个以上,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350个、50亿元以上项目40个、100亿元以上项目15个。开工建设引江济淮、商合杭高铁、合安九高铁等重大工程,建成合福高铁、宁安城际铁路。

B.带薪休假制度将落实

今年安徽省将认真落实带薪休假制度,落实支持 旅游 发展政策措施。鼓励新能源 汽车 、节能产品等绿色消费。推动电商、网购、快递等融合发展。实施养老健康家政、信息、旅游休闲、住房、 教育 文化体育消费工程。

C.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

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促进优势企业开展跨境先进技术合作,推动家电、汽车、工程机械、钢铁、水泥等制造业走向世界。落实出口退税和启运港退税政策,加强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建设。

在促进民营经济发展上,实施扶助小微企业专项行动;将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支持民间资本发展设立产业投资基金和股权投资基金。

D.推动 合肥 长三角副中心城市建设

今年安徽省将着力强化区域发展多极支撑。推动合肥长三角副中心城市建设,促进皖江城市联动发展、跨江发展,打造长江经济带重要增长极。

【开放合作】

参与长三角城市群规划

今年安徽将继续打造对外开放大通道,打造合肥、蚌埠、安庆等航运枢纽,推动江海联运、多式联运。积极参与新亚欧大陆桥区域经济发展合作,开辟西向开放新通道。

进一步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参与长三角城市群建设规划编制,推进市场深度融合和体制机制等高对接。复制推广上海自贸区成熟经验,提升通关一体化和投资贸易便利化水平。

【创新驱动】

推动旅游与养老融合发展

今年将推动传统优势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发展,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突出产业化创新,实施高端装备、信息网络、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重大创新工程,加速把一批新兴产业培育成主导产业。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建设一批综合物流、专业物流园区,大力发展航空、航运服务业,推动临港、临空产业集聚特色化发展。

【现代农业】

鼓励工商资本进入现代农业

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完善基层社会化农技服务组织,加快建设国家农村信息化示范省、农业物联网试验区、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农村电子商务试点省。推行农业标准化清洁生产,推进节水、节肥、节药,探索发展多功能大循环农业。

积极培育新兴农业经营主体。引导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开展专业化、集约化生产,支持农民合作社发展土地合作、股份合作和信用合作。鼓励城市工商资本进入现代农业、整合产业链。有序推进土地经营权流转,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

【文化强省】

新建200个农民文化乐园

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营造出浓浓的文化氛围。

今年,我省将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推进市县文化场所建设,建设30个乡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新建200个中心村农民文化乐园,完成5640个20户以下自然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开展农村 电影 放映、送戏进万村、送文艺下基层等活动。

在提升地方文化影响力和文化产业竞争力方面,会加快文化产业优化省级,推动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促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

提升出版、发行、广电、报业等产业规模和竞争力,培育文化电商、文化服务贸易等新兴业态,创建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深化文化企业改革,鼓励骨干文化企业跨地区行业兼并重组和跨国经营。

新型城镇化

放开小城市落户限制

日前,好消息传来,安徽获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省。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将会全面开展新型城镇化试点省建设。其中,会深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完善相关配套设施。

对在城镇就业居住、单位落户的外来人口,以居住证为载体,提供住房、子女教育、医疗卫生、养老等基本公共服务。

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对接,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深入开展县城规划建设管理提升行动,推进县城道路建设、污水和垃圾处理、园林绿化和水环境治理,不断改善人居环境。

严控城镇建设盲目扩张

为推进产城融合,增强城镇共和承载能力,我省将在2015年推进开发区产城一体试点,探索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模式,加快开发区转型升级。

同时,会科学规划建设新城区,严控城镇建设盲目扩张。

在建设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优先发展城镇公共交通,开展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试点,加快棚户区、城中村、旧住宅小区和旧商业中心改造,促进宜居宜业、安居乐业。

建立城镇化投融资新机制,探索设立住宅政策性金融机构,支持有条件的市发行基础设施建设、棚户区改造专项债券,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运营。

生态建设

淘汰黄标车、老旧车12万辆

2015年,将会严格省辖市目标责任考核,深入开展工业废气、城市扬尘、秸秆焚烧、机动车尾气等专项整治。

报告中给出了一组数据,今年火电机组、水泥熟料生产线脱硝比例达100%,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12万辆,PM10平均浓度继续下降,努力减少雾霾 天气

防治大气污染的同时,会启动实施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加快土壤修复,推进重污染河流治理和农业面源污染整治。

推进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

今年,我省将完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落实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和赔偿制度。探索建立节能量、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交易制度,推进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

推动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常态化,完善大别山区水环境生态补偿机制。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50平方公里。加强湿地保护和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

此外,加强巢湖流域、黄山市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推进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新增造林153.2万亩。

民生保障

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报告显示,2015年,我省将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促进城乡、区域及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

其中,全面实施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完成829所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任务,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

强化职业教育资源市级统筹,加快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继续实施高等教育质量提升工程,深化高校人才培养体制改革。

加强民族教育、特殊教育。建立更加灵活高效的教师管理机制。加快教育信息化试点省建设。

棚户区改造货币化安置

今年,我省投入726.5亿元,继续实施33项民生工程。

调整完善实施内容24项,提高补助标准9项,其中城乡居民基本医保财政补助标准由人均320元提高到380元,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由每月55元提高到70元,农村五保供养补助标准由1870元提高到2050元。

新增各类保障性安居工程40万套,基本建成24万套,推进棚户区改造货币化安置,实施农村危房改造10万户。

法治建设

全面推行政府法律顾问制度

报告显示,我省将健全依法决策机制,按照依法依规、集体决策、公开透明、终身负责的原则,严格规范政府系统重大事项决策行为。

其中,会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作为重大决策法定程序,全面推行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完善政府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

同时,健全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推进重大决策风险评估,切实提高决策质量。

探索建立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

在深化执法体制改革方面,完善市县政府行政执法管理,进一步理顺和完善工商、质监、食品药品等领域的执法体制,积极探索公共卫生、安全生产、交通运输、城乡建设、劳动保障等领域综合执法。

据悉,我省将在公共资源交易等领域开展相对集中处罚权工作,严格执行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制度,探索建立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实行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

记者 魏永 黎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