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年末效应或难现

29.10.2015  13:07

  央行降息后,投资者最关心的莫过于自己的“钱袋子”将如何变化。记者昨日调查发现,“双降”后银行存款利率相应下调,部分银行定期存款利率的下降幅度甚至超过了本次降息幅度。与银行存款利率调整不一相比,“双降”之后,互联网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普遍应声而跌。而业内人士分析指出,随着利率的不断走低,银行理财“年末效应”今年或许难以重现。

  存款搬家首选理财产品

  银行存款利率降至历史新低,对于老百姓来说,存款利率甚至跑不赢CPI,把钱存在银行无疑相当于贬值。

  记者计算发现,此次降息后,一年期存款的基准利率仅1.5%。也就是说,如果在不考虑上浮的情况下,市民拿10万元存一年定期,到期本息是101500元。而刚刚公布的9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为1.6%,如物价维持1.6%的上涨速度,那么今天的10万元可以买到的商品一年后就需要101600元。也就是说,如果通过存款的方式放在银行,我们的财富缩水了100元。

  对于很多老百姓来说,存款利率一降再降,已经没必要再去银行存款了,存款搬家现象将再度上演。那么,老百姓的存款将搬向哪里呢?

  融360理财分析师认为,银行理财等稳健类理财产品是首选。原先在银行存款的储户风险承受能力大多不高,其中老年人占到较大比重,因此即使不存款,也要寻找安全级别相近的理财产品。另外,以余额宝为代表的互联网理财产品也将被纳入考虑范围。

  银行理财“年末效应”难再现

  随着降息通道的打开,整体市场的利率水平一直处于下行状态,银行理财产品等固定收益类投资品种的收益率也呈现出持续下滑的现象。

  在银行业内人士看来,本次“双降”对于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影响较大。“资金面的逐步放松,必然使得理财产品的收益继续走低。”省城某国有银行理财师告诉记者。不过他也指出,当前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仍较为稳定,整体水平大约处于4.5%-5%之间,短期内应该不会迅速下降。

  需要提醒的是,进入第四季度,往年投资者热衷的银行理财“年末效应”,今年或许因为利率的低走而泡汤。银率网数据显示,刚刚过去的一周里,只有1-3个月期限的理财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是各期限类型中反弹的。“这充分说明,此前在预期利率有可能进一步下行的情况下,各家商业银行综合考虑资金成本和年底因素,适当提高了中短期产品的收益,这也成了银行的选择。”银率网分析师闫自杰指出,“但由于降息的因素,收益下滑的趋势无法逆转,年底恐难出现往年大幅攀升的情况,中长期高收益的产品依然是目前最优策略配置。”(市场星报)